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林逸花
[导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研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我国亦掀起了人工智能进校园的浪潮。

陆丰市东海镇红星小学  林逸花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研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我国亦掀起了人工智能进校园的浪潮。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教学;创新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使人工智能教学“有的放矢”
        按照现在我国对小学学科的划分,计算机教学属于综合实践课,因此,对于人工智能教学,应参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开展“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我们应创设来自生活的活动主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学习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同样,在人工智能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二、以造福他人为目的 人工智能教学需“立德”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平台,可以深刻影响教育变革,但不可能改变教育的本质。教育永远不能背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如果仅仅是为自己做风扇或台灯等设计实验,那么心中只会想着怎么方便自己,思维比较局限,但如果他们能考虑到家中的亲人乃至更多的人,明确这是为了有需要的人而做,学生对学习人工智能“为他人服务”的核心目标就会更明确。例如,班上有个女生,有个二胎的妹妹,她就很担心妹妹的手去碰电风扇,因此特别用心去查找资料,了解到很多此类的受伤案例,她会特别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积极尝试,成功后收获就会很多。
        在智能台灯的学习中,教材针对起夜开灯的不便提出夜灯可以用声控方案,学生还提出产品细分,除了针对不同年龄、甚至不同职业的人做到视力保护提醒、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整灯光亮度,还能关注到聋哑人,提出做闪光及动作提示器。显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滋养了善良的心灵。
        三、务实去解决问题 使人工智能教学“落地”
        1.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能落地 扎根现实
        可能目前对于很多人来说,听到人工智能课,脑海里呈现的都是很有未来感的画面,精致非凡的机器人、各种液晶面板,在宽大明亮的实验室里,学生做出各种看似高深的作品。但教师应知道,要培养学生长程的优秀思维习惯和能力,恐怕更多需要扎根现实。在问题情境下,学生需要先研究讨论出问题解决方向,如在改造智能台灯的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中制订改造台灯的方案并论证其有效性,由于学生想法不同,方案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需求,甚至是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可能会有多种改造方案,但限于目前的传感器教学条件,有一些方案需要因地制宜做修改,也有一些方案因不具备条件只能放弃。确定了方案的有效性后,学生最后成功制作出了声控开关、定时提醒休息眼睛、人离开一定时间后自动关灯、根据周边亮度调节灯光强度、自动整点报时功能等的智能台灯产品,并体验到:再好的创意也要立足现实。



        2.知识的学习要扎实
        在看似一个简单的台灯或风扇改造主题中,学生要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要搜索了解相关的知识案例,要学会使用逻辑思维进行编程,应用传感器、编程等手段,将自己的改造思路落实到真实的作品里。过程中,他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迭代改进。制作出的作品要与教师和同伴分享展示,听取他们的评价,发现缺陷后还要不断再做修改。
        3.作品要有创新 但也要避免浮夸
        作品的设计应针对智能目标并对标执行,切忌思维跑偏,把漫无目标当成发散思维,做出偏离主题的“创新作品”。例如笔者听过个别教师上的人工智能课,学生制作的主题是智能闹钟,可最终的成品很多已经脱离了时钟的初衷,有的像火星车,有的像潜水艇,学生的精力很多耗在华而不实的拼搭上,笔者觉得这样的教学思路是不对的。应如前文所述,引导学生从闹钟功能对于不同人群的适用性出发,如针对特别爱赖床的人,设定响后隔几分钟再响一回且声音越来越大,或者针对聋哑人群体,设计出振动幅度较大并能发光的“智改”,培养学生形成创新与务实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为人工智能教学融入“雁行”思维
        1.培养团队协作的“雁行”思维
        实验室的桌子是协作式的六边形桌,从环境上就鼓励学生注重团队协作,共同进步。“雁群排列成V字形,当一只雁鸟展翅时,其余雁鸟立刻跟进,整个鸟群飞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的飞行距离比雁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在人工智能的第一节课,笔者就激励学生要学习没有尖牙利齿却能繁衍万年的大雁团队,信任彼此,轮番引领,愿意接受他人的协助,也愿意协助他人,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要学会思考问题、看待问题都从团队的角度出发。
        2.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分工合作
        笔者应用班级优化大师软件,让学生组成6人大组,且相邻2人成为一小组,每一大组都由学生选出组长。每节课中的创意想法、模型搭建比赛、编程实现比赛等都能获得分数,不过都以大组记分,特别是搭建和编程的比赛,只有前三名全部完成的大组才能得分,这就促使大组内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自己分内之事后,会主动去帮助其他小组。长期做到有效合作的大组成员,往往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对团队的认同感也更强。当然,大组的建制并非一成不变,在一段时间后,对于常居每节课榜首、有着较好协作精神的大组,可以调出能力较强的学生到其他大组去,通过交流,推动其他组共同进步。并且,在二人小组中,虽然要制订搭建师和编程师每节课轮换的制度,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最合理的分工合作方式,如手巧的更多承担搭建任务,而搭档则尽力为他打下手找材料。不断帮助学生总结合作的经验,表扬奖励积极合作的学生,强化他们获得团队成绩的快乐,改掉沟通不畅、控制不了情绪等缺点,让学生渐渐习惯于共同探讨启发、互相帮助,形成团队思维。
        人工智能进入小学课堂,仿若当年的“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每一次新技术浪潮的风起云涌,同时也激发新思潮、新思维方式的诞生,笔者将继续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教学,利用智能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追随时代的脚步,感受人工智能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
[2]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