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落实途径 农冬莲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农冬莲
[导读]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采取有效策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明确学生政治前进的方向,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国家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简述了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四个维度,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了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落实的根本途径,以希望在有效策略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为自己日后更好的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   农冬莲  545300

摘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采取有效策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明确学生政治前进的方向,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国家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简述了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四个维度,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了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落实的根本途径,以希望在有效策略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为自己日后更好的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认同;素养;教学研究
        全新改版的新课改指出: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大方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强化学生优秀品格、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积极探寻新的教学路径,让学生的政治认同内化于心、付诸实际行动,为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四大维度
        (一)价值理念的认同
        价值理念认同指的是学生对社会倡导的正确价值观、政治理念等产生的心理或情感上的认同,并内化于自己的政治立场,付诸于实践行动。价值理念认同是评判学生行为的标准,对学生政治信念有着重大影响。另外,价值理念认同作为政治体系的基本体现,是政治合法性的指导依据,同样在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价值理念认同是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核心,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我国当前的价值理念认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其中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是政治认同素养的主线,社会主义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新时期的创新。
        (二)制度规范认同
        制度规范认同指的是高中生对国家体制、国家政体、法律法规等的认同与服从,并以此为基础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一方面,制度规范是整个政治体系的制度支撑,通过约束人的行为达到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政治体系平稳运行的目的。同时,制度规范也是价值理念在制度层面的体现,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制度规范还表现为学生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统治秩序的认同,不仅是学生政治行为和日常生活的指导,更是学生对政治价值理念认同的体现。当前我国制度规范包含以社会主义制度引领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民族自治区制度等等[1]。
        (三)政治实体认同
        政治实体认同指的是学生对组织或个体化政治主体的认同,表现为承认、服从的政治行为。政治实体隶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国家主权、政治功能的实施者。由此可见,政治实体功绩和满足人们政治利益的需要会对学生对我国政治体系的认可度产生影响,这是关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政治实体认同还包含对国家、民族、阶级等实体的认同。当前学生的政治实体认同以共产党领导认同为核心具体表现在学生坚定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够全面认识党的性质、党的建设等核心内容。同时,政治实体认同还包含对国家、政府、领导人的认同。
        (四)政治身份的认同
        所谓的政治身份认同即学生对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自身地位以及自己享有的权力和必须履行义务的认同,这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学生政治认同“知行合一”的体现。政治身份认同是学生规范自己行为的前提,只有明确自己的身份,才会以社会成员来约束自己,才能在规定范围内行事。同时政治认同是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基础,是学生认同价值理念、制度规范、政治实体的根本动力,可以说学生对自己政治身份的认同是他们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当前高中生的政治身份认同表现为学生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政治参与能力[2]。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落实途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高中生是有独立思想的人,只有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通过体验、辩论、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实现学生行为规范与政治认同的结合。比如在教学《运动的规律性》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教学活动: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学习经历、变化。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心得,这些成长已经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这是教学的起点。因此,同学们开始大胆讲述自己的经历,诉说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成功,比如自己不在急功近利了、自己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成果与失败...同学们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诉说自己的变化,将自己的想法在班级共享。同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物质是运动”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3]。



        当然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的身边事出发,鼓舞学生多动脑,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教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节知识点的时候,对于现实生活中盲目排外的心理,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情境:全盘西化论指出:中国的问题实则就是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必须彻底的西化。文化复古主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在全社会倡导尊孔运动,读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读好四书五经就可以建设文化强国。“中国文化发展”是当下比较火热的话题,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经过班上同学的讨论和分析他们得出: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坚持开放态度,学习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敢说话、说真话,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实现了政治知识的生活化,对学生政治认同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真实情境开展教学
        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以社会实践生活为基础,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社会事件的真实经历中,通过自己的所看、所观、所想形成的认知认同意识,这有利于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政治制度、文化自信的形成。比如在教学《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从长安到罗马》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了解中国文化在发展中兼容并蓄的过程,并让学生在图片的观看中领会到了文化的民族特性,同时也从心底生出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了自身民族文化信心。当然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历代人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因此,接着为学生播放视频内容,比如在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结合自己经验、所学知识得出了结论:当下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便是明确中国文化核心地位,坚持兼容并蓄的原则,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真实情境的感知和体验,可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可以让学生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紧迫感的责任。在政治认同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结合起来,因此政治认同表现为学生可以树立起作为中华儿女的意识,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
        (三)以内容逻辑为课堂主线
        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并非单纯的让学生辨是非、明道理,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使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将高度的政治认同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来。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课堂内容,通过研读教材、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通过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为学生以后参与公共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就业与创业》单元,教学内容分别为立足职场有法宝、心中有数上职场、自由创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文章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践经验,将“心中有数上职场”列为了第一课时,因为职场生活需要学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然后才能总结立足职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也符合内容的相关性。内容的重新编排对学生认识在法律保护下创造财富、提升自身的权力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以情感共鸣为驱动
        情感是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驱动力,对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来讲,教师要巧用政治、经济时事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激起学生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比如在讲解《政治生活》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自由交流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享受的权力和应该履行的义务,进而增强学生对权力的敬畏之情,并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再如在讲解到“国家利益”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爱国的信心,进而自觉的维护我国人民的权力,并从内心树立起坚定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信念,为践行社会主义制度、法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5]。
        (五)以社会活动为媒介
        社会活动是社会政治认同、情感内外于行的重要体现。通过组织同学们到福利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修养、高尚品格的形成。这些集体活动的开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形式,可以助力学生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形成,也能让学生懂得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尽的责任和自己身上肩负的重担。当然,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并非易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当下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开展政治认同教育,可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可以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有序开展,可以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红娟.真实教学: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7):19-21.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