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苏笑春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弯路。而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浙江省苍南县桥墩小学    苏笑春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弯路。而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学生由于理解力以及接受力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并且找到适合学生的预习策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预习方法,从而提升预习能力,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预习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改革,目前教育教学的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教学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基本知识内容,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的预习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同时关切着教师的教学压力。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并不怎么重视预习,从而增加了教师教学过程的难度,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也难以深入理解。下面笔者论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一、重视培养学生对于预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具备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好胜心也非常强,小学数学教师则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而使得学生的预习兴趣得到激发。由于预习与学习质量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在预习方面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喜欢上预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将一条木头锯成3段需要花费30分钟,如果将其锯成6段又要花费多少时间?”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则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模具,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接着教师便让学生通过模具进行思考,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则请教教师或者同学。待学生们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一下操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思考以及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二、增强学生自主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差,常常是教师或家长催着学习,课堂上的思考问题很多都是等着教师来公布答案,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鼓励他们多发表意见,多留时间给学生自行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对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一般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教学工具钟表先简单向学生介绍时间要素,再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时、分、秒之间的换算。这种教学方法过于限制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转换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并自己观察钟表,提出问题,在上课的时候随机抽选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升,自然而然地就会重视每一次的预习,预习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加强师生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以及爱好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预习的环节中,由于每位学生的差异,在思考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教师则需要在这个时候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梳理预习的思路,并且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将自己的问题通过纸笔写下来,教师则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情况,当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则进行解答。待到学生都预习完毕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将问题全部收上来,接着再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回答学生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听到其他同学的疑问,还能使自己的疑问得到解答,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注重评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学习预习之后,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预习效果、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评价。预习评价不仅能够使得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进行教学。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采用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评价,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评的方式来开展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则需要对学生更加尊重,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自身的成长,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心最强,且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因为学习的质量将会与课前预习情况直接挂钩,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且有效的预习习惯,最终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2011(12):47.
[2]吕文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J].新课程学习,2014(10):83.
[3]范信花.让“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起来[J]. 吉林教育,2017(22):75.
[4]陶云.小学数学预习策略的选择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