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敏敏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景观之于乡村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又因其特性,受到地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乡村景观的优化既是从经济角度上对于乡村建设的推动,又是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文化是历史文化产物的主要形式,具有历史特性的文化种系,是在一种特定的封闭半封闭的地域时空中群体自发性的生产生活的产物,对其进行研究可以重现人类发展的历史。地域文化通过不同层次地域空间产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地理景观,以及在相同层次地域空间中不同时间维度下形成的不同内涵和外在特征的文化种系。
关键词:乡村景观;地域特色;景观规划
引言
地域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不同地域下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色彩,地域文化首先展现了该区域的自然风貌,更体现了该区域内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地域是景观产生的沃土,景观形式上表现地域性只是留于表面,园林景观设计要真正满足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所有条件的发展可能性。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带动农村统筹发展,但城镇化过度蔓延致使乡村农耕用地减少,原有的乡村景观被破坏,大批传统乡村文化遗产与人文景观持续消逝,乡村景观地域特色逐渐流失。为此,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精品线景观设计,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乡村地域文化特色,期望可以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地域概念来源于对时空与历史的界定,或因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划分,或因自然地理资源等条件划分。由于视角标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有所不同,或具历史性,或具人文性等。地域文化在学术界尚无定论,其囊括社会、历史、自然等方面,并用以划分不同地域。如《晏子春秋》所言:“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这恰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对于乡村而言,地域文化即是其文脉,渗透到它的方方面面中。
2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包含自然与人文两种景观的复杂生态综合体,两者都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指的是原始自然,即天然景观。包含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环境资源,具有地域的特殊性。而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基于生存、生产、生活的意愿对自然景观加以人工改造或保留。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下,长期和有目的地干预和改造原始自然,形成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是人与周边环境互动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的见证与体现。
3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3.1保留地域传统特色,体现传统文化底蕴
地域传统特色文化是人类珍贵的历史财富,是千百年来乡村原始居民的劳动成果和人文瑰宝。从不同的美学角度来看,不管是时尚、功能性强大的现代农业光景还是充满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传统景观都是有极高的美感和价值的。传统文化遗产最首要的目的就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所要追求的是要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进行传承与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藏馆式的收藏保护。可以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匠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着重地支持保护,这种活态传承的手段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才能让乡村和国家愈发充满活力。
同时传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只有适度结合现代社会的思路进行融合设计,赋予其时代特性,才能规划好乡村传统历史建筑与现存街道和新道路之间的和谐性。更重要的是要在建筑建设中突出表现具有地域文化传统特色的建筑;比如种植代表地域传统特色的花草树木,再现地域传统特色的民俗场面,艺术化地展现地域特色产物等。只有把保护地域传统特色和现代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才是传统地域特色保持源源不断活力的生存之道。
3.2设计结合居住模式,鼓励村民参与
居住模式对乡村景观影响深远,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村民生活的客观反映。决策者、设计者和规划者等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对该地域居住模式了解有所欠缺,造成景观设计与村民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通过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实际环节中,让其成为景观设计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倾听民意了解实际需求,利用企业经验结合民间智慧,共同推动乡村景观合理有序地更新保护。景观设计与更新的意义是延续乡村生活方式,通过设计共建“文化记忆”,凝聚村民文化共识,把“单打独斗”的同质化无序竞争,变成差异化品质提升的“报团取暖”。健全乡村景观保护监管机制,探索设立景观更新评价标准,合力提升乡村整体景观品质,同时盘活村内荒废场地,进行合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3.3因地制宜
合理运用当地元素,山地型乡村有着原生地貌形态特征,天然的高差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绝大多数乡村景观设计施工预算较低,选择当地常见的材料运用到设计中更具成本优势。山地型景观的设计策略,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在生态脆弱地区更应该尊重乡村的本体,有针对性地对负面空间进行创造性地改造提升,在功能层面赋予乡村景观更多的可能。集合场地交通脉络,寻找适合作为乡村景观核心点的区域建设村民活动中心,提升人居体验感。生态环境的安全是山地型乡村景观设计红线,乡村景观的设计要求应当是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将建筑消隐于山体,乡村自然生态与景观间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界限,覆土建筑和雨水花园的设计是乡村景观设计中取得生态和表现形式达成平衡的设计手法,可感知的景观避免过于夸张的造型装饰,利用材质的特性赋予乡村景观更多的功能。在乡村空间中,人工景观比例较低,自然景观占比更高,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统一是未来乡村景观设计的长期研究方向。
3.4将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贯彻于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方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适当融入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将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贯彻于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由于乡村景观具备较强的人文性,换而言之,加强乡村景观建设的目的并非提升其观赏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乡村景观在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在设计景观框架时,避免将单一的建筑作为主体。与此同时,实际设计过程也要加强其功能性的体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了解乡村居民的居住特征,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同时也要保障乡村景观具备空间便利以及性能健全等优点。
结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大部分乡村已经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塑造各自的文化景观环境,融合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关键在于文化真实,而盲从效仿、刻意创新只会沦为笑柄。乡村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乡村地域文化有利于提升乡村建设的内涵,为其注入灵魂。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实现乡村特色景观各个方面层次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冬艳.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田园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浦口区后圩村为[J].绿色环保建材,2020(5).169.
[2]朱婉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农业经济研究,2020(3):57.
[3]高爽.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景观规划探析—从“大设计”理念出发[J].城乡规划研究,2020(5):61-63.
[4]田恬,褚俊民.做“看不见的设计”,唤起对乡村景观的认同——天津西井峪村景观营造实践[J].景观设计,2020(2):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