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月   作者:莫宏亮
[导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莫宏亮    新疆伊宁市委党校  835000
【内容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内涵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9-008-0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由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逐步获得国际社会的共识和高度评价。
        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过程
        (一)提出背景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双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新型国际关系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二)发展历程
        2012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3年3,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向世界讲述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习近平出席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提出“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5年习近平在纽约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2017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宪法序言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各国同心协力,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 、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核心。持久和平是基石,普遍安全是保障,共同繁荣是核心,开放包容是特征,清洁美丽是底色。
        人类命运你共同体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权力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
        可持续发展观: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研讨会,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6年,可持续发展被中国正式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里约峰会上指出,中国过去34年可持续发展不仅已经从理念变成了中国政府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全球治理观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支持成立了由28位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治理委员会”,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
        三、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以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解困”世界,超越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所追求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径,占据了人类社会的道义制高点,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联合国宪章规定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当得到维护,体现在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应当受到尊重。
        (二)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贏、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三)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方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战争祸患于未然。
        (四)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维护世界贸易体制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五)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呈现出多样性的色彩,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不同文明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六)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必须呵护自然,尊重自然。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