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葫芦资源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月   作者:董雪梅
[导读]

董雪梅    昆明市西山区西华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9-061-01

        目的2018年学校申报了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第十三五”第三批规划课题《基于葫芦资源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基于学校“民乐进课堂”研究课题的传承,葫芦丝教学至今已有14年的时间,西华学子人人会用葫芦丝演奏,到六年级80%的学生顺利通过葫芦丝八级到十级的考核。葫芦丝演奏成为西华园小学的一张名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和关注。吹了14年的葫芦丝,那究竟葫芦有什么奥秘?如何揭开葫芦神秘的面纱?学校紧抓“葫芦文化”这一要点,力求更全、更深、更透地在传承葫芦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将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用于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充分学习,充分了解葫芦的博大精深。
        2018年西华园小学开始启动这个课题研究,将学生熟悉的葫芦,进一步进行挖掘,将“葫芦文化”渗透到语文、音乐、美术、科学四门学科中,目的是:
        1.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2.推动教师素养发展,促进专业成长。
        3.凸显学校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成果
        学校成立课题组,负责人是董雪梅副校长,成员涵盖语文、音乐、美术、科学四门学科的骨干教师,共10位老师。经过两年的研究,完成了以下物化成果:论文发表2篇、前期文本资料3本、校本教材4本、课堂教学研讨资料2本、课堂教学光碟7盘、综合活动资料9本、后期文本资料7本,共计文本资料25本,影像资料7盘。
        做法做课题关键是“既要方向对,又要方法好。”课题组成立后,我们立即进行细致分工,多次研习会议,确定研究内容。
        首先是展开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获取了学生对葫芦文化了解的真实信息。接着,教师挖掘葫芦文化,形成校本教材。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静心去学习、查阅、搜集、整合,一本教材的呈现,需要教师忘我的钻研精神和深度的创作性思维。紧接着投入课堂实践,研究校本教材,开展校本教研。课堂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教材编写的效果,学生习得的过程,都在课堂上得到印证。上课、研讨、修改、再上、再研、再改,无数次来回,最终才形成语文、音乐、美术、科学四门学科的校本教材。然后,大胆走进葫芦文化,开展特色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最有生命力的。走进葫芦种植实践基地,参与种植、参与管理、参与观察;走进葫芦手工制作教室,制作各种工艺品、设计各种logo图标;走进葫芦课外阅读基地,阅读葫芦的神话和民间传说、葫芦的历史渊源和用途、葫芦与四大名著;走进每一个葫芦文化节,感受全校葫芦丝齐奏的壮观场面,兴奋地体验每个以葫芦元素为主题的游园活动,观看热情欢腾的葫芦舞蹈,别出心裁的葫芦时装秀,欣赏有品质、有创意、有特色的葫芦画展。最后,收集整理资料,形成物化成果。这个过程,耗尽心力、精力、劳力、财力,最终的物化成果亮相,让课题组每个成员都倍感骄傲,这两年的付出,这实在的收获,真的是来之不易。
        亮点
        1.选择的本土性
        西华园小学是一所民族特色浓郁的学校。“民乐进课堂”、“民歌进课堂”“民舞进课堂”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了解。加上14年葫芦丝的演奏学习,使葫芦文化在学校早就有了一席之地。勤劳聪明的西华人在以往的沉淀中,传承发展,为课题的开发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参与的广泛性
        参加此项课题人员为500多名学生。从开始学生无意识的自发参与到学校有意识的引导实践,参与课题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到今年参加课题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80%以上。
        3.实践的综合性
        课题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收集葫芦的传说、故事,认识葫芦的品种,学习葫芦种植的技能,体验种植的艰辛与快乐,尝试葫芦制作的工艺和葫芦丝的演奏。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并形成文本材料,表达出来。形成教师方面文本有7本,形成学生方面文本有11本。
        4.组织的系列性
        紧扣课题四本校本教材。


从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校本教材的反复修改、订正;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每年葫芦文化节的大型展示,我校葫芦课程基本穿插在两年的学习活动中。期间,学生经历的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学习、活动、收获。
        课题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葫芦文化的探究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想象的空间和场所,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意义
        1.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葫芦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渐地把课程的生态系统直接指向于学生,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葫芦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教师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挖掘葫芦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他们将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变为一个实践者,一个研究者;他们将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
        3.学校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葫芦资源是我校自身的一个优势项目,以此为生长点和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
        成效
        通过两年的努力,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葫芦文化”系列化研究材料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从问卷来看,课题的开展,提高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葫芦文化的认识。学生有了充分的读书、绘制、吹奏葫芦时间。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葫芦以及与葫芦相关的方方面面。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量身定制了很多活动,使得学生的素养得到了提升。
        (一)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体验了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1.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以增强
        2.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3.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推动教师素养发展,促进专业成长
        校本教材课堂教学研究,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教师们突破文路、教路、学生学路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注入活水,使教学常教常新。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为了使我们的学校在世纪之交焕发崭新的生机,我们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上、一间教室里、一片天空中绘制动人的教育蓝图!
        (三)凸显学校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我校是所民族特色浓郁的学校,要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就应该要立足于学校特色。学校采取“走出去,看葫芦。走进来,品葫芦。”带领课题组去石林、楚雄参加了他们当地的“葫芦文化节”可让老师大开眼界。同时也给了老师们很多创作的灵感。
        课题从立项以来,面临过不少的疑惑,也曾经在瓶颈之处停滞不前,正是有了专家的帮助引导,有了校领导的极力支持,全体教师的真诚协助,课题研究才能顺利走到今天。也许,我们的课题研究仅仅是浩浩汤汤校园文化建设的沧海一粟,是真理大山前的一株野草。但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对于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而言影响是深刻和巨大的,虽然课题研究告一段落,我们仍然会继续研究下去,完善我们还未完成的方方面面,在行中悟,在悟中行,勤奋会一直指引我校工作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花繁枝秀香馥郁  潮平风正扬帆时”我们会处处表现出西华人奋力拼搏的劲头!
参考文献
[1]  杜卫.美育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刘庆芳.葫芦的奥秘 [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