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中学美术教育特点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月   作者:张雪英
[导读]

张雪英   安徽省宿州市工业学校  安徽  宿州  234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9-108-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旧的思想意识、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今课程改革潮流的需要,更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同时在美术的鉴赏创作及有关修养上得到提高,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职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处于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成熟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美术素质教育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开好美术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职生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初中并没受到过良好的美术教育,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的照着老师的示范去画,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学习美术需要天赋,没有天赋怎么学也学不好,从而导致了对美术学习的畏惧。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识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出现一种动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要抛弃过去的那种画画只求“形”似,只求“干净、整洁”,求按老师指定的所谓的“样板”画做为好的标准,而应采取捕捉学生闪光点的作法。学生的画,哪怕是比例不协调、颜色搭配不当,只要是内心的萌发、生活的感受、感情真挚的流露,都应给予肯定。对一些张扬个性、离奇想法的表现形式或材料技法表现,更是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让每个学生感受自己的美术天赋,体会到一种创作的成功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营造学习氛围,引导主动学习
        美术学科与其它课堂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一、重复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美术视野,使学习更有趣。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在语言上可口语化。力求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力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轻松愉快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
        三、发展学生个性,体现人文精神
        教育是培养学生发展个性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发展。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美术教育目的上,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因此,要在课堂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四、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讲授构图知识,线条美感,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体会到形式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适当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五、培养创新精神,启迪创造想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美术表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省活动,学生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才可实现。绘画构图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我们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美术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融会贯通、综合一体,将各学科综合利用。中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技法进行创作表现,发现不同的材料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综合评价作品,促进个性发展
        怎样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确实是个问题。美术是比较主观性的学科,这也就出现了同一幅作品有的老师欣赏,有的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差异。而我认为,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要将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作为评价依据,给学生人性化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深刻感觉到,如果这样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就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自尊心。 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接受、赞成和重视他人,有利于克服学习主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拓展积极思维,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处理各方面的能力。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之翼。美术课程改革是推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遵循美术教学规律,激发学生自我天性,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