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月   作者:赵亦昆
[导读]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完成推理和分析,而且更要完全做到融会贯通起来如果想要学生对于知识更加灵活的应用起来,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一下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更能体现自己学习中一个主体地位,通过自己对于课堂上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去提升自身的能力,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发展。

赵亦昆    临清市大辛庄办事处王坊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完成推理和分析,而且更要完全做到融会贯通起来如果想要学生对于知识更加灵活的应用起来,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一下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更能体现自己学习中一个主体地位,通过自己对于课堂上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去提升自身的能力,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地位;有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9-209-01

        在学习中,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而我们的老师更是一位引领者、组织者。相比较其他课程来说,小学数学更讲究的是对于思维的一种推理性,需要我们学生更多自身的一个自我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去学会自我的摸索与感悟,这才能将知识灵活应用起来。
        一、因材施教,合理化教学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明白了解每位同学在学习程度上的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对于不同学生的特点而进行更好的教育,更为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自我的学习能力,在课堂里,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符合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来开展根据学生主体性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因此会感受到不同学习体验,更好的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1]。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一)对于师生关系去建立更为平等、民主
        抛弃老师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去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能自主的表达自身的想法与意见,并且可以得到老师对此的尊重。老师要放下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与学生开展更为平等的交流,学会当老师的同时,也同样是他们的朋友,对学生们进行鼓励式教育,不管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还是飞跃式的进步,都要有十分的肯定,而坚决不可以熟视无睹,损伤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尽量多去发现每位同学的优点,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予表扬。
        (二)建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所用到的知识点完全的融合到其创新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创建一个主动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研究的环境,可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引导的作用。


比如当学习到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图形的学问》中,老师可以利用小老鼠如何钻洞这一场景,将这一情景故事制作成多媒体的课件来展现在各位同学的眼前,启引导学生怎么样才能帮助小老鼠钻到洞里去,引导大家动脑袋来为小老鼠想方法,出主意,这样一来,学生对探索会更有兴趣,也会更加愉快的加入到学习中来,在有趣的环境中主动去学习,去探索,积极性得到提高,随之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在学校的课堂里,大部分学生往往会被动的灌输了知识,渐渐地,就会变得不爱自己动脑筋、不爱自主的思考等懒惰的习惯,这样学习成效也会降低了不少,现在需要老师们去启发学生,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也会变得有趣起来,而成效也随之提高。一个个问题也是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动力,贯穿着每个人学习的过程,相对来说学习过程也是每个人去学习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分析问题、直到最后解决了问题的过程。遇到问题时,老师首先启发学生产生问题,并在对问题的好奇心驱使下进入一步一步的研究探索,学生也会非常有耐心的进入到学习中,将本来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自主学习探究的有趣过程。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参与
        在普遍的教学中,老师一般是以授课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学生的教育,在这种形式中,老师一般是位于主导的位置,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都是被动的,这样的方式,老师一个人再怎么用力,也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兴趣下降,这也是因为老师忽略了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反而不能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环境中来。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索、共同探究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都可以提升,在教学环境中,老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于教学任务进行研究探索,并且设置问题让学生们在互动中与共同探究中实现整体进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成长,比如当学习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时,老师可以准备许多不同的立体图案,比如正方体、圆柱形、以及长方体的积木,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随后提出问题:“在这些图形图案中,你觉得那种图形比较淘气呢?你认为的理由是什么呢?”老师随即引导学生们对立体图案进行细致的观察,采取小组合作的研究方法,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采用这种比较新颖的授课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2]。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本身就需要学生们动脑筋,而在此之前,首先激发出大家的兴趣,只有大家的兴趣提高了,才会更为主动的去研究探索,才能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老师应该去了解每位同学在学习中不同程度的差异,带来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大家对于学习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探讨[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5):122-123.
[2]韩荷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研究[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 000(004):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