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课堂,让孩子的世界春暖花开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月   作者:曾艳
[导读]

曾艳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9-221-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自觉性弱,在课堂上易于疲劳,精神易分散。课堂上,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如何调动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老师走出“山穷水尽”的困境呢?我认为把握孩子的特点,用儿童的方式教学,给课堂以温度,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
        一、乐
        “乐”即给课堂注入快乐的元素。
        语文课堂是孩子进行语文实践的主阵地。“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心理学研究表明:刚入学的儿童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具有直观、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课堂上,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将游戏与课堂知识相融合,给孩子创设自由游戏的场景,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感受知识的奇妙、学习的快乐,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声母“b p m f”时,我通过引导孩子编顺口溜、捏橡皮泥、你说我找等游戏来识记,孩子的学习激情被点燃了,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你说我找游戏中,孩子还自己增加了我比你猜(学生用手比字母,生猜一猜)。在整堂课中,我看到孩子小脸通红,小手高举,学习热情高涨。孩子在游戏中,不仅体验到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有效地掌握了声母。
        “游戏是儿童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文,孩子获得不仅仅是知识的享受,更是心田上的滋润。
        二、真。
        “真”即课堂上真实,关注的是儿童。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鼓励。老师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轻抚的动作能让孩子感到阳光般的温暖。前不久,我校组织了一年级的教研课。在课堂中,老师没有走形式,而是努力实践着“从儿童真实起点出发,让语文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理念。课堂中,我们常常捕捉到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当一个孩子站起来因为紧张不敢读时,老师微笑着走过去轻轻摸着他的头说:“别害怕,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大胆地读了出来,从而参与课堂学习;当孩子不会读时,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读来帮助他,这样既考虑到了这一个学生,也考虑到了其他学生;在写“g”时,当其他同学都完成时,一个学生还没完成,老师没有急于进行书写展评,而是放慢课堂节奏,和孩子一起完成“g”的书写。此时,我们看到孩子完成后那幸福的小脸。
        “所有的教育都要从关心儿童的天性开始。”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把课堂的观察点聚集在孩子身上,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等待,孩子才能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我们才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活
        “活”即课堂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链接口,给课堂注入生活的色彩,让课堂充满生活的生命力。《小小的船》导入新课时,我让孩子交流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只只小手高举如林,有的说:“月亮是圆的”,有的说“月亮是半圆的”,还有的说“月亮是弯弯的”,多种多样的答案都是孩子已有的生活积累,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教学“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时,我紧扣儿歌内容,结合孩子生活习惯进行教学,将生活与学习内容相连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激情飞扬,让孩子感到语文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孩子学习起来触手可及,不会感觉课堂是那样的遥远,课堂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一块精神沃土。
        “儿童往往是因成功而有兴趣,不是因兴趣而获得成功。”了解儿童特点,以“童”为本,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孩子,让阳光充盈每个孩子心灵,孩子的世界就会春暖花开,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柳暗花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