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于静
[导读] 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学目标的变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着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而随着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理念的提出和新课程的改革为学前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这其中,科学教育成为了幼儿教师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培养幼儿科学意识,不仅能够保障其身体健康成长,还能够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

于静   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风帆幼儿园  山东  威海  264214
【摘要】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学目标的变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着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而随着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理念的提出和新课程的改革为学前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这其中,科学教育成为了幼儿教师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培养幼儿科学意识,不仅能够保障其身体健康成长,还能够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作者就以学前教育中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策略探究为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关键词】学前教育;科学素养;生活性;实践性;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1-06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更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关键。通过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科学素质,为其树立基本的科技观念,也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是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关键内容。幼儿教师要想确保科学教育顺利开展,就必须以科学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和主体性为教学基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科学游戏平台,使其能够在实践、交流和探索中更好地认识科学学习内容,进而培养其科学素养。
        一、着重科学教学的生活性
        因为幼儿对基础科学知识的认知还不够充分,若此时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抽象的教学内容还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学内容越是贴合生活实际就越容易被孩子们所理解,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成为了幼儿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培养其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将科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化教学联系起来,既能够提高幼儿学习内容的接受能力,也能够加深其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在保障科学教学有效开展的同时,提高其科学意识。
        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科学元素,并且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进行教学。例如“水”,“水”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而且我们的生命也离不开水,就在这看似平常的水中,也蕴含着非常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科学教学设计,体现科学的生活性,也加深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例如“透镜科学教学”,教师首先要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利用记号笔在玻璃杯外画上一个具有指向性的箭头。之后,教师要往玻璃杯中装满水,让幼儿对结果进行观察,此时孩子们发现玻璃水杯中的箭头翻转了。最后,教师需要以此科学现象为基础进行讲解,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原理,使其更清楚地认识凸透镜看对面的画面成像是相反的这一现象。此教学方式很好地体现了生活现象,也激发起了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



        二、落实科学教学的实践性
        因为幼儿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就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既难以提高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其科学素养。尤其是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科学教学属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其中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一个具有动态且立体的探究过程,而若仅仅利用教师引导和理论知识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的全面性也难以发挥幼儿想象力,导致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针对此现象,教师要落实科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幼儿能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把握科学教学的内核,并能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科学素养。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制作传声筒的科学实践方式,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在培养其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其动手能力。以“传声筒”为例,首先,教师要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两个纸杯和一段棉线,然后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跟着教程制作“传声筒”。此时,孩子们利用棉线将纸杯固定且连接起来,让一名幼儿将纸杯放到耳朵边,而另一名幼儿利用纸杯讲话。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传声筒的实践和“传声”游戏。之后,教师要根据科学原理进行教学延伸,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是如何发生的,使其了解固体声波振动传播的原理。最后,教师可以运用传声筒开展“打电话”的游戏,既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创设良好氛围,在科学原理的有效运用中培养其科学意识。
        三、发挥幼儿观察的主体性
        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教学还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地位没有及时转变。这其中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在于部分教师在科学实验的设计上由自身的主观意识出发,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也忽略了教学的目的性。还表现于科学实践中,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教学指导,而并非教学引导。新课程的改革目的是在于教学主体地位的转变,因此幼儿教师也要紧抓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幼儿观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其科学素养。
        要想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从客观环境创设和科学材料投放上出发。例如在教室中创设有关于科学小实验的区域并布置丰富的科学实验材料,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着重于幼儿观察的主体性,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例如一年四季的变换和月亮的阴晴圆缺,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幼儿观察的主体性,也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培养其科学素养。
        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民族素质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竞争的本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就要从小培养。幼儿园正是对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关键节点,幼儿教师要及时地开展教学方式的创新,着重于科学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和主体性,从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立体的科学教育平台,既培养其科学素养,也树立基础的科技观念,在促进幼儿成长的同时也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科学素养培养[J].中华少年,2017:233-234.
[2]丁丽娟.点滴细节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养成[J].考试与评价,2017,000(012):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