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灵活创设情境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   作者:杨朝俊
[导读]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设置适当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提高学习自主性和探究的能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杨朝俊    贵州省黔西市花溪彝族乡丰坪小学
提要: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设置适当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提高学习自主性和探究的能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情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6-068-01

        一、根据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要求,并且要求在选材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境:“3个好朋友到我家里来玩,妈妈拿来6个鲜桃,要平均分给他们3人,每人得几个?有剩余的吗?妈妈接着再拿出7个香蕉,要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得几个?还有剩余的么?分分看,然后请代表说说。”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进而喜欢数学。
        二、组织活动实践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这样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神秘地打开了一个红折子,呈现剪好的对称图形,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愿望。然后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画一画、折一折,哪些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哪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边折边想,怎样能证明是对称图形?同桌可以商量。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操作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板画展示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的板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选取了“镜像游戏”的生活情境及“剪纸创作”的实践情境,出示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包拯、张飞、关羽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个脸谱在设计上与众不同?为什么?学生马上发现包拯的脸谱设计上不对称(额头、鼻梁上的花纹)。


我就此提出课题,对称会给人美的感觉,接着出示剪好的半个喜字、半只螃蟹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想办法:要想看到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应该把镜子放在什么位置?通过实践操作,同学们发现应该放在中心线上,有的说放在中间的虚线上。我马上引出:这条虚线数学上称它为对称轴。这样通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及儿童的操作实践,强化了儿童对数学的感受,深化了对已感知内容的内心体验。
        四、利用多媒体设置故事情境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数学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灰太狼拿着一把米尺对喜羊羊说:“你能用这把尺子量出我的尾巴有多长吗?如果量不出的话,呵呵,我可要把你当做午餐哦!”喜羊羊拿起米尺一边量一边数:怎么一米长都没有呢?喜羊羊犯难了,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我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喜羊羊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这样便引起了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我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我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灰太狼指着喜羊羊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五、利用教学模具设置探索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5分米、宽3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A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B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8平方分米小。此刻,我没有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而是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总而言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绪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3,(11),90。
[2]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