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月   作者:胡进
[导读] 实践证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以及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孩子踏入学校、踏入社会前的最早成长启蒙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成长环境,培养出的孩子千差万别,“乖孩子”和“熊孩子”也因教而生,古人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和完成的。同时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

胡进    湖北省利川市都亭第一小学  445400
【摘要】实践证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以及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孩子踏入学校、踏入社会前的最早成长启蒙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成长环境,培养出的孩子千差万别,“乖孩子”和“熊孩子”也因教而生,古人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和完成的。同时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9-243-01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获得健康发展。然而,从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却过于注重对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未对教育规律的探究引起重视。另外,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期间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成长发育,特别是就小学生而言,家庭的正确引导在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发育方面发挥着有效的指引作用。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家庭的氛围影响着孩子身心健康发育。从当前家庭教育来看,大多数家长并不清楚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不知道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孩子,只认为教育是学校以及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导致了一些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那么,这些教育问题都有哪些?要如何应对这些教育问题?本文对此做了如下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生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在一些家长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主要推手,不但给孩子不断“加负”,还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急功近利。不能为孩子做出做人的榜样,不尊重孩子人格和发展;忽视了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教育方式多训斥,少疏导,常用溺爱或暴力等极端方式对待孩子。
        2.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许多过时甚至错误的家教理论仍是家长的信条,如“赢在起跑线上”“右脑开发”“脑只用了10%”等等。许多正确的家教理论,包括我国传统家教理论精华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家教理论,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等,否定了社会流行的那些错误观念,但绝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
        3.家庭教育缺位、错位、不到位现象相当普遍。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更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部分家庭教育开支过大,家庭生活压力大。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抚养的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诸多。网络飞速发展,“黄、赌、毒”“网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4.闲暇教育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每年的双休日、寒暑假、节日假期将近180多天。学校放假,家长上班,孩子无人管理。但孩子的头脑不会处于真空状态,积极思想不去占领,消极信息趁虚而入。据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大都是在休闲时间开始学坏的;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主要是在休闲时间获得的。对孩子进行闲暇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5.说教式教育太多
        有研究表明,多数家长并不清楚应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家长了解的教育方法越多,越是努力地实施家庭教育,则出现的教育问题就会越多。当家长看到其他优秀的孩子时,会下意识地将其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一旦自己的孩子犯错误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家长就会以其他优秀的孩子作为正面教材,通过说教的方式对其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普遍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与自尊心。过多的说教式教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小学生的好胜心,但是也会打击到其自尊心,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应对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1.明确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是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有效应对小学生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观念。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观念:其一,政府方面,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构建线上家校联动网络平台;定期联合学校组织家校联动活动,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二,学校方面,学校要建立学校专有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号,定期发布家校联动活动的信息;通过家校联动活动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观念,并做好指导工作,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当中。


其教师方面,教师要布置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或者需要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家长参与到教育当中。
        2.互学促学,营造良好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内部成员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思想状态。家庭氛围的形成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思想都有关系。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文化都需要每一个人的切实体会与感同身受。传统家庭内部的教育多是家长教育孩子,家长以成人的思维与理念教导孩子为人处事与学习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长掌握的知识部分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时代的发展,因此,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家风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之间传承优秀的文化品德,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这就是所谓家教的来源。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3.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
        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讲究的是“德才兼备”,“德”排在“才”前面,它比“才”更重要,有了“德”,“才”才可以服务祖国,造福人民;相反,没“德”,“才”也可能祸国殃民,危害百姓。配合学校、社会培养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有不少家长始终认为“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天天给孩子灌输着:宝贝,一定要好好学习啊,将来力争上北大、清华,挣多多的钱,买大大的房子,妈妈今后就靠你了。平时也经常给孩子说:“宝贝,上学不要管闲事,同学好坏与你无关,你只管学习就行”。遇到老师也总是问: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怎么样?考了多少等等……。这种关心是不全面的,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家长一定要协助学校帮助孩子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真、假,如果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结果很有可能造成终身的悔恨。
        4.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锻炼机会
        良好的家庭教育应当能够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锻炼孩子,培养孩子形成与主流价值观相符的行为习惯,并学会尊重他人。家长溺爱孩子会使得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从而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因此,要有效应对小学生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锻炼机会。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络,使家长处理好理性教育与感性关爱之间的关系,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严格要求孩子。此外,教师也需要组织实践性、教育性较强的家庭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孩子。
        5.达成共识行动,全社会共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起点的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人一生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都有责任。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在社会组织、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各级教育、妇联、社区等家庭教育最直接的管理部门,要理顺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有序的家庭教育管理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作用,推动家校共育、家校融合;四是各级宣传机构和新闻媒体要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家庭教育先进典型,曝光家庭教育不良现象和不科学行为,弘扬和提升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要求社会各个领域都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家长引导为主要教育方式,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尧更有效的帮助、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当前小学生教育与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缺乏明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失衡、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以及说教式教育太多等问题。要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家庭教育观念;其次,需要优化教育方式与内容;再次,需要促进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另外,需要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最后,需要坚持“管”与“教”并举。只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才能够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穆彦青.家庭教育如何与小学教育实现互补[J].当代家庭教育,2010(03):37-40.
[2]王冰艳.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研究[J].小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03):38.
[3]杨智元.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探究[J].未来英才,2015(06):3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