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月   作者:侯丽
[导读]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动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一个人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终身受益。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听、说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了的语文行动方式。所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侯丽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城关街道办事处窑头小学
【摘要】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动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一个人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终身受益。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听、说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了的语文行动方式。所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语文 学习 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9-242-01

        一、具有查阅字典的习惯。
        叶圣陶说:“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文文字的疑难。”它形象地论述了字词典等工具书在学习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更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但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宋人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读书要做到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绝非用心去读,所以掩卷茫然,不知所云。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之重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问题,力求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思考能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串线为面,合面成体,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复习、巩固、学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与运用的桥梁,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提高、升华、学以致用。
        四、具有提问的习惯。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由此可见问之重要。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而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具有发言议论的习惯。
        发言议论的习惯就是“说”的习惯,这一习惯尤应重视,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广,作用最大。然而,学生却最怕“说”。要让他们写一篇文章,读一份报纸还可以,但一让他们限时限材有条理地说,则多数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令听者难懂。培养“说”的习惯,一要明确要求,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色,言之有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鼓舞性、感染性;二要加强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三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说”的功夫,实质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外现。
        六、养成背诵摘抄的习惯。
        背诵不仅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乃至背诵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意义的深刻理解。不仅如此,背诵还有助于语汇的积累和运用,名言警句熟记于心,待为文需要时,呼之而出,随意驱遣。摘抄也是一种语言积累的方法,而且摘抄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由于语言习惯的特点,所以总结这个环节就格外重要。因此,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习惯。


总结的过程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梳理归类的过程,就是提纯升华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八、具有动笔写作的习惯。
        写作就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是语言习惯的综合运用,是语言习惯的创新发展。没有语言的积累就没有文章的材料,没有深入思考就没有文章新颖的立意,没有广博发问,就没有文章的才华,没有背诵摘抄,就没有文章华美的片断,没有归纳总结就没有文章灵魂的升华。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强调作用。
        教师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二是明确目标。
        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是要求具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四是严格督导。
        习惯的形成非一夕之功,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务必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一招一式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及时给予指导,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
        五是坚持不懈。
        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所以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基础,也是良好语文习惯的重要组成,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通过课内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会应用生字词,如同义词,反义词等等,目前课内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分析过多,剥夺的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消化的权利,而课外阅读通常又被繁重的作业挤掉,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语文阅读习惯。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不断积累知识,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彩处进行分析,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学习完说明文后,让学生归纳说明的对象、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手法、说明对象有哪些、顺序语言有哪些特色,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相关知识点改善学生漫无目的阅读的不良习惯。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齐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选择阅读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另外,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向学生提出目标在一个学期内阅读中外名著十本,或者推荐一些篇幅短小的千字文,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后记录佳作梗概,也可以安排课外书日师生共同品评读过的课外作品,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此重要,应着力培养,但它只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有利途径。另外还要注重学法指导,客观规律的总结,非智力品格的养成,千方百计,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求知,实现学习过程的个体化,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增强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海霞.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08):63-64.
[2]唐为迟.谈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7):63-65.
[3]王淑萍.刍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20(49):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