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陪护对降低初产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王卫君
[导读] 探讨全程陪护对降低初产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王卫君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合肥市滨湖医院2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陪护对降低初产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前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2020年1月后开展全程陪护的45例产妇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 2h、产后 24h 的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产后 2h、产后 24h 出血量;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产妇不仅产后 2h、产后 24h 的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陪护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初产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程度,而且还能够显著改善初产妇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全程陪护;初产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hole-course nursing on reduc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women with natural delivery at first deliver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primiparas who had natural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mong them, 45 puerperas who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before January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5 puerperas who received whole-process nursing care after January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bleeding at 2h and 24h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lood loss at 2h postpartum and 24h postpartu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lf -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 -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negative emo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and amount of bleeding at 2 and 24 hours postpartum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The abo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whole nursing can not onl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degre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gative mood of primiparas.
         Key words: whole-process escort; Maternity in natural childbirth at first;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ults observation
         产后出血是临床妊娠常见并发症,其病因包括了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产妇自身凝血功能障碍等;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正常自然分娩后2h出血量超过400ml,剖宫产术中出血超过500ml,以及胎儿分娩出生后24h出血量超过500ml[1]。由于产后出血发生较为突然,且出血量较大,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则可短时间导致产妇因失血过多而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2]。近年来随着科普宣传和产科检查的健康教育普及,使得临床初产产妇接受自然分娩的比例显著升高,针对初产妇开展护理干预来有效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3]。全程陪护是现代人文护理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护理人员从阵痛至分娩结束全过程对患者进行1对1陪护,为产妇提供持续的心理、生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对提高自然分娩产妇的生产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为进一步评价全程陪护对降低初产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本院开展了此次专项研究,现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足月且自然分娩的初产妇;②产妇临床资料完整;③产妇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在自愿参与书上签字;④已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②严重精神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③剖宫产指证者;④拒绝本研究者。其中2020年1月前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2020年1月后开展全程陪护的45例产妇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产妇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30.32±7.67)岁,平均孕周(39.02±1.80)周;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30.49±7.80)岁,平均孕周(39.41±1.94)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即产前健康教育、产前指导、生活护理、相关生命指征监测、产程观察以及产后护理等。观察组产妇均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程陪护,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产前陪护
         即产妇进入规律宫缩开始,安排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全程陪伴,为产妇提供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产程、传授分娩技巧、解答疑难问题,大大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同时本院还在产妇进入产房前邀请产妇配偶进行共同陪伴,使产妇能够拥有一个顺利、满意的分娩经历和美好的分娩体验。
         1.2.2产时陪护
         初产妇进入分娩产程后会因为疼痛和紧张而出现明显的恐惧或慌乱,因此通过产程阶段的1对1陪护,不仅能够让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个性特点和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而且还能够通过专业方面的指导及心理方面的疏导帮助初产妇能够消除恐惧焦虑的心情,同时也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提高初产妇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护理任意根据产妇的不同需求,扶持其走、坐、卧、蹲下等,使产妇感觉舒适;并全程性地按摩产妇的腰骶部及髂前上棘,减轻产妇因阵痛带来的各种不适;指导产妇少食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并多饮水,防止分娩过程中因出汗、出血等原因造成的脱水。此外,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服务中,对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预防和规避,从而大幅降低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通过鼓励的眼神和语言,也能够帮助产妇缩短产程,减少分娩产程过长而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提高了分娩质量。
         1.2.3产后陪护
         新生儿娩出后,护理人员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产妇相关生命指征的监测外,重点观察并评估产妇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情况,对出血量较多的产妇遵医嘱给予药物进行止血处理;加强产妇分娩后的保暖;指导产妇及早进行母婴接触,通过新生儿早吸吮以刺激乳汁分泌,加快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 2h、产后 24h 的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产后 2h、产后 24h 出血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行评价,两量表各包括20个项目,其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抑郁倾向越明显,其中SAS总分为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总分≥50分视为有抑郁倾向。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2h和24h内的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的组间比较
         虽然两组产妇观察组产妇产后2h和24h内的出血发生率和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h和24h内的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的组间比较


         2.2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的比较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畏惧心理会导致初产妇发生明显的负性情绪,除了引起情绪上的紧张和焦虑外,如本研究中两组产妇在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还会因此导致血压、心率等生理指征的异常,不利于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5]。相关研究还证实由于负性情绪的存在会引起患者儿茶酚胺的异常分泌,从而导致产妇子宫收缩异常,严重者会因为血压异常、血管收缩等原因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后出血[6-7]。而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因此负性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现代医学的发展,虽然使得产妇在分娩方式上更偏向于自然分娩,但自然分娩过程中的产程较长、阵痛以及对胎儿分娩的畏惧心理更是导致初产妇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李艺烨[8]在研究中提出可以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但优质护理的开展仍无法比拟全程陪护,原因在于初产妇在全程均感觉紧张或恐惧,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陪护以提高护理效果。
本研究在选择全程陪护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不仅观察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显著改善,而且胎儿分娩后2h和24h内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这在徐青[9]的文献报告中也获得相一致的结果,说明全程陪护对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是全程陪护能够为初产妇提供整体、全程的1对1的精细护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对产妇的个性化心理和生理指导[10],借助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的循证护理和预防护理,从而大幅降低各类产后出血风险因素的发生[11];而且全程陪护是围绕产妇为中心所开展的人性化护理,能够根据产妇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故护理措施得当且能够显著改善初产妇分娩后出血的程度[12],而且还能够符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后2h和24h内的出血量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全程陪护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初产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程度,而且还能够显著改善初产妇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丹. 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9):66,68.
[2]覃颖. 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6):880-881.
[3]马红燕. 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6(14):163,169.
[4]田华. 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临床预防处理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1):249-250.
[5]靳旭旭. 全程陪护一对一助产联合放松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30(8):1372-1373.
[6]周惠群. 助产士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32):357-357.
[7]张清杰. 一对一助产陪护模式对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4):174-175.
[8]李艺烨.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后出血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9):115-118.
[9]徐青.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效果及产后出血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61):92-92.
[10]卜香兰. 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1):149-150,153.
[11]赵维. 助产士全程陪护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措施和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3):138-138.
[12]郭亚珍. 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18):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