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予倩
合肥市口腔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口腔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中实施心理诱导和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学龄前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患儿接受常规口腔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儿接受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80.00 %,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86.67 %,对照组为53.33 %,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率为90.00 %,对照组为50.00 %,P<0.05。结论 在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中实施心理诱导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提高患儿的疗效和家长满意度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龋齿;学龄前;行为护理;心理诱导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and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ental carie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ental cari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col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irty children received routine oral care, and 30 children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and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complianc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hildren's par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00 %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was 86.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00 %,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00 %,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and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ental car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hildren's compliance with the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children and parents satisfac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 Key words 】 Dental caries; Preschool; Behavioral care;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儿童接收到的零食种类越老越多,尤其对于巧克力、糖、甜味饼干摄食较多的儿童而言,龋齿的发生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乳牙的牙釉质保护功能较弱[1],牙齿表面的细菌会将糖类转化为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釉质,从而导致龋齿的发生。学龄前儿童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此在接受口腔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哭闹、不配合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我院在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中实施心理诱导和行为护理干预模式,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学龄前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患儿接受常规口腔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儿接受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13 例,女性17 例,年龄2~6 岁,平均年龄4.29±1.54 岁,对照组中男性12 例,女性18 例,年龄2~6 岁,平均年龄4.32±1.13 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儿均为学龄前儿童,年龄不超过6周岁;② 患儿均为单纯龋齿,无其他口腔疾病;③ 患儿无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④ 患儿无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听懂医护人员的指导;⑤ 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主动配合患儿完成治疗。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口腔护理,即给予患儿常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诱导和行为护理干预,即 ① 心理诱导 学龄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陌生环境和疼痛较为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额外的心理诱导,如通过语言的鼓励、肢体的抚触和播放舒缓的音乐等方式,缓解患儿对医院环境的恐惧,同时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也参与到患儿的护理中,有利于稳定患儿的心理状态,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患儿介绍龋齿的发生原因、危害和治疗过程,提高患儿对疾病的认知,并增强患儿配合治疗的勇气[2],儿童天真、活泼,对事物有着丰富的好奇心,护理人员应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护理技术,为与患儿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流行的儿歌和游戏,可以于患儿建立共同语言,从而拉近与患儿之间的具体,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对疾病的反应,制定最佳的沟通策略,为患儿建立一个轻松的治疗氛围;② 行为干预 儿童1~2 岁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儿童家长通过指套式牙刷和幼儿牙刷帮助儿童刷牙,早晚各刷1次,饭后及时漱口,由于低龄儿童无法将含氟牙膏完全吐出,存在中度风险,因此可以由口腔医生或护理人员在儿童牙齿表面涂布含氟药物,正确的刷牙方式对于预防龋齿具有重要意义,上排门牙向下刷[3],下排门牙向上刷,以适中的力度来回上下移动牙刷,刷外侧门牙时,为了让刷毛充分的接触牙体,可以采用“M”型,刷内侧面时也采用上下刷法,每个牙面刷15 次~20 次,刷门牙内侧时,也采用上下刷法,从牙龈刷到牙冠,后牙的咬合面也采用适宜的力度进行往返刷。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患儿龋齿护理效果明显,龋齿均得到有效治疗,牙齿健康状况良好;有效:患儿龋齿治疗效果一般,牙齿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无效:患儿龋齿未得到有效治疗,牙齿健康状况较差。治疗依从性评价,完全依从:患儿治疗过程中无哭闹,全程配合医生完成治疗;部分依从:患儿治疗过程中可见哭闹,经家长和医护人员安抚后,可恢复治疗,最终完成治疗;不依从:患儿哭闹严重,无法安抚,无法完成治疗或需要家长强制才能完成治疗。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80.00 %,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满意率为90.00 %,对照组为50.00 %,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儿童龋齿是儿童常见口腔疾病,儿童由于自身控制能力较差,如何保证患儿可顺利接受治疗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常规的护理模式多关注患儿的表面症状,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关注度不够,难以解决患儿恐惧的情绪,造成治疗过程中患儿哭闹,影响治疗效果。心理诱导重视患儿的心理状态,通过多途径方式缓解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同时让患儿的家长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稳定患儿的情绪,增加患儿配合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日常行为护理干预通过指导患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建立科学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龋齿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口腔健康程度。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依从率和家长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中实施心理诱导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提高患儿的疗效和家长满意度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玉娟,张世梅,马娟,等.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实际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16,35(6):467-468
[2] 李冬梅,赵玥.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5):59-60.
[3] 王晖,严加林,吕敏.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30(5):3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