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提升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李永艳,蔺秀,邓璐,王玉,李静
[导读] 分析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疼痛控制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
         李永艳,蔺秀,邓璐,王玉,李静
         宝鸡高新医院 ,?陕西 宝鸡?7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疼痛控制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36)和分析组(n=36),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患者则同时接受疼痛控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后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分析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VAS评分、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心理状态,可行性较强。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疼痛控制护理;焦虑;抑郁;疼痛程度

         在临床骨折患者当中,创伤性骨折患者十分常见,这类骨折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局部疼痛,骨折部位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患者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1]。接受治疗后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如果无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很容易加重应激性刺激反应,导致患者的术后康复受到不利影响[2]。本次研究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选择不同类型护理方案,现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骨科2020年1~12月一年内接诊的骨折患者中抽取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观察,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对照组(n=36)和分析组(n=36),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4~61岁;分析组男19例,女性17例,年龄25~62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后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遵医嘱进行给药,进行基础的健康教育等,分析组则需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内容如下所示:
         1.2.1 心理护理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出现疼痛感是正常情况,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在患者出现痛感后,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也可以让患者听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减轻痛感。护理人员要多鼓励、安慰患者,为其讲解一些恢复较好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息、克服疼痛感。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比如指导患者腹式呼吸等,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2.2 换药护理
         在为患者更换敷料的时候,护理人员要进行准确且动作幅度较小的操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感。在患者换药前,可以让其适当进食,并且在换药的时候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1.2.3 饮食干预
         对于患者疼痛感的缓解,也可以从饮食方案入手,在患者术后康复期间,需要为其选择蛋白质丰富、易于消化且活血效果较好的食物,不要让患者食用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患者的饮食如果较为科学,可以加速骨折部位的康复,并缓解患者的痛感。
         1.2.4 按摩康复
         在患者术后恢复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适当按摩,在患者术后麻药完全消失后,可以对其小腿肌肉进行适当按摩,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痛感。如果患者腿部骨折,护理人员在按摩的时候需避开患者伤口部位。定期帮助患者改变卧床体位,在其术后1d的时候将冰袋放在创面附近,避免创面严重肿胀,并对创伤邻近部位进行适当按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进行比较,选择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感,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严重疼痛且难以忍受。
选择SAS量表和SDS量表分别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需代入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可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各项指标无任何差异(P>0.05),分析组患者接受干预后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与疼痛程度比较[(±s),分]

         3 讨论
         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患者在术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康复,且手术部位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在患者行动受限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因为疼痛感而出现较为强烈的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3]。如果患者负性情绪严重,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加重患者疼痛感。所以,做好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选择疼痛控制护理方案,与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这种干预方案内容要更为全面,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会着重做好情绪方面的调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负性情绪较为强烈。在换药的时候,护理人员也会规范个人操作,做到快速、准确、力度较轻,以免加重患者的痛感。此外,护理人员还会为患者选择科学的饮食方案,帮助其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疼痛的耐受度,并做好患者肢体的按摩,加速身体血液循环,这对于患者疼痛感的控制也有较好效果。
         结合此次研究的结果可知,分析组患者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后,SAS、SDS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体现了疼痛控制护理的实际优势。
【参考文献】
[1]唐娜,郭茜,马静.疼痛护理管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及疼痛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1):1576-1578.
[2]朱红妹.探讨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153.
[3]王亮.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63+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