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陈曼曼 王伟 尤敏 胡晓春
[导读] 观察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陈曼曼 王伟 尤敏 胡晓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加穴位按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热敷治疗。根据评价标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得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
          关键词:偏瘫;康复;穴位按摩;中药热敷;
          WHO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风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偏瘫是最常见的后遗症,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1]。在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中,西医的药物与技术能迅速遏制疾病的发展进程,而恢复期患者康复进程中,中医护理技术更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其中中药热敷、穴位按摩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因此,本研究拟采用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护理中风后偏瘫患者,提高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随机选取100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进行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在48-65岁,平均年龄为(56.6±8.4)岁;观察组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26例,年龄在48-67岁,平均年龄为(57.3±9.7);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加穴位按摩的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中药热敷治疗[2]。
        1.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及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3]。
        1.1.3纳入标准:①肢体偏瘫;②经MRI或扫描头颅CT、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以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标准;③患者处于肢体功能恢复阶段;④病历资料齐全;⑤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4]。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活血化瘀、针刺等对症治疗[5]。
        对照组
        ①病人评估:患者病变部位、肢体瘫痪部位及程度、配合程度、意识状态。②采用常规康复科护理及穴位按摩:常规康复科护理:包括心理及饮食护理、生活干预等,接受康复锻炼。穴位按摩:根据医嘱选穴,用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方法作用于相应穴位[6],每天一次(20-30min),10日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
        观察组
        ①病人评估:同对照组。②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外敷,具体做法如下:将干净消毒毛巾与舒筋活络浴袋(红花15g、路路通20g、桂枝10g、独活15g、当归15g、羌活15g、木瓜15g、威灵仙10g、艾叶25g、桑枝15g)加水一同煮15分钟,煮沸后用镊子将毛巾捞起并拧至不滴水,待温度适宜后平铺于患者的患肢,其上覆盖治疗巾,将加热至合适温度的海盐包置于治疗巾上,并注意保暖,每日一次(15-30min),10日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①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大,自理能力越强[7];
        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每个项目评分0-3分,总分42分,分值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8]。
        ③Berg平衡量表判定其肢体平衡功能:总分56分[9]。分数越低,平衡功能越差。
        1.4统计与分析
        根据对照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χ?检验,使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实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护理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根据数据可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根据数据可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erg量表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

        
        3讨论
        患者中风后,患侧肢体气机血脉运行不畅,脉络不通,肌肤筋脉失于濡养,常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9]。在临床操作中单一运用穴位按摩方法,对年纪较大、长时间卧床、骨质疏松患者操作困难等。中药热敷是将药物煎煮后,待温度适宜后,湿敷于患者的局部,通过药力和热力的双重作用,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科室采用的舒筋活络浴袋的药方祛邪而不伤正,活血祛瘀的同时补养气血。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敷疗法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但本研究还有许多不足,如评估方法相对单一、后续患者康复情况的随访不够及时、全面等,下一步将丰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并尝试建立康复随访制度,及时、全面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参 考 文 献:
[1]Bielewicz J,Kurzepa J,Lagowska-Lenard M,et al.The novel views on the patomechanism of ishcemic stroke[J].Wiad Lek,2010,63(3):213-220.
[2]黄瑶飞.基于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的营养干预对改善胃癌化疗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01):35-37.
[3]丁伯香,王红梅,高晓梅.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20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0,52(06):42-44.
[4]胡晓春,尤敏,王伟,刘思佳,张静.不同置管方法在中风后鼻饲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期刊,2018
[5]韩燕,刘向力,张静.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2):168-171.
[6]夏士宇.中医治疗42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7(24):26-27.
[7]马永红.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的生命质量随访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8]韩燕,刘向力,张静.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2):168-171.
[9]解二康,李策,陆蓉蓉,陈英伦,刘培乐,胡健,华艳,白玉龙.骨盆减重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0,35(08):404-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