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评价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储霜
[导读] 探究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
        储霜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少(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预见性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的出现是因多个病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出现障碍[1]。而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来讲,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同时其还具有出血、发热、感染等表现,对患者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2]。目前临床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与减少并发症,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男女性分别13例、7例,年龄18-56岁,平均(37.54±10.25)岁,病程2-22个月,平均(12.45±4.15)个月。实验组男女性分别12例、8例,年龄18-57岁,平均(38.04±10.31)岁,病程2-23个月,平均(13.15±4.22)个月。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本文所有参与者均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且所有参与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开展实施健康教育,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强化巡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基于此,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如下:
(1)心理护理: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讲,因心理负理较重,患者在知道病情后,心理压力较大,精神紧张,易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抑郁,此时需要积极与患者交流,告知负面情绪的影响,让其可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积极安抚家属,与其保持良好的交流,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家属配合护理,并取得家属的信任,减轻其心理负担。2)因此类患者机体功能下降,会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降低抵抗力,增加感染概率。故需要积极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定时对紫外线进行消毒,对床旁物体进行擦洗,坚持无菌操作,特别是要减少病房内人流量,减少探视人数。3)做好感染护理、口腔清洁护理,每天6次,预防细菌的滋生。漱口后做好预防感染,强化皮肤护理,坚持无菌操作,对穿刺点进行按压,预防皮肤出血,训练床上排便,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对肛周做好清洁、卫生工作[3]。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并发症:感染、出血。
以自制工具评价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为不满意、满意、较满意,100%-不满意度=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组间对比行检验,所有数据处理应用SPSS25.0软件,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少(P<0.05),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较为凶险,患者还会出现颅内出血、感染、预后差等特点。目前,临床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主要采用感染治疗,以此来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临床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两种,即一种是急性、慢性两种,其中急性即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进展较快,危害性较大,易出现感染、出血等表现,会增加死亡率[4]。实践表明,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如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预见性护理属于临床新型的一项护理措施,其具有预见性的特点,将其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可以对病情进行提前预防,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开展,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在并发症预防护理中,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提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8]。
综上所述,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辅助提升护理效果与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翟丽丽.护理干预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12):956-958.
[2]王勇.针对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护理中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1887-1889.
[3]苏秀婷.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4):246-247.
[4]刘威.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7,38(02):397-398.
[5]胡仁辉,曹小红,胡圆圆.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9):6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