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艳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肺心病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样本收录为我院肺心病病人,抽出130例样本进行分析,收录时间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区间,利用奇偶法分组,观察组病人开展舒适护理,对照组资料开展传统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护理质量评估分数最高的是观察组,对照组资料的护理总有效人数比观察组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肺心病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大,改善了病人的心肺功能水平,恢复了病人的呼吸功能,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保证了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舒适护理;肺心病;呼吸功能;临床效果
肺心病又称之为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受到机体肺血管、支气管病变影响患病,临床可表现为血管阻力上升,从而影响了病人的心功能以及心室结构。临床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头痛、恶心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临床需给予该类病人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从而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样本收录为我院肺心病病人,抽出130例样本进行分析,探究对我院肺心病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具体内容概括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样本收录为我院肺心病病人,抽出130例样本进行分析,收录时间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区间,采取奇偶法分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础信息对比情况见表即可。
表1 基础资料对比
.png)
对130例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进行计算后,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选入标准:无肝、肾功能异常现象;具备完善的临床信息;自主签订试验同意书;依从性较好;认知正常。
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疾病;与疾病评估标准不符;精神病史;凝血功能障碍;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观察组病人开展舒适护理,具体护理内容概述如下:
①环境护理:临床需为病人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每日清晨帮助病人开窗通风半小时,重视室内的空气质量;在病房内适当的摆放绿色植物,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病人的压力和心情。
②呼吸道干预:多数病人受到临床症状的影响出现哮喘、咳嗽等不良症状;临床可定期帮助病人清理呼吸道,给予病人排痰护理,预防其出现呼吸急促或是缺氧等不良症状。
③情绪疏导:临床需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心理诉求,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定期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指导康复较好的病人与其交谈,提升病人治愈疾病的自信心。
④体位干预:多数肺心病病人的器官负担较重,伴有严重的烦躁情绪以及呼吸困难反应;临床需指导病人保持平卧位,避免长期坐位,可适当的散步,缓解病人的不适感,保持放松的状态。
对照组资料开展传统护理,对该组资料采取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监测等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查看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包括显效:病人无不良临床症状;心肺指标逐渐稳定;有效:咳嗽、哮喘等症状明显缓解,心肺指标均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加重,心肺功能为改善。总结临床护理质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总分值为100分,与临床护理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意义
收录的所有样本及临床指标均进行SPSS21.0软件核验,对计数 % 等指标予以X2值分析,对计量标准(±s)予以T值核算,总结P值范围,若P<0.05,则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明确指标如下,护理有效率最高的是观察组资料,对照组资料的护理总有效人数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3、讨论
肺心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长的诊疗周期,疾病进展较慢,但极易反复发作,治愈率较低[1]。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不仅会出现原发病的多种症状,也会诱发心、肺功能衰竭或是其他器官损伤疾病[2]。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所以,针对肺心病病人在对症治疗的同时需重视对病人的护理干预,适当的护理内容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疾病康复效率上升,以降低病人的复发率,减少病人的住院次数。
舒适护理是临床上新兴出现的护理干预措施,这一护理内容坚持以病人为护理核心,重视病人诊疗、护理舒适度,及时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从而提升了整体护理效果[3]。本组资料中,护理质量评估分数最高的是观察组,对照组资料的护理总有效人数在观察组之下,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舒适护理模式在病人康复期间强化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护理,体位户口可改善病人的生理不适,从而提升病人诊疗疾病的红素湿度;情绪疏导能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引导病人保持积极向上的诊疗心态,从而提升诊疗依从性[4]。呼吸道护理改善了病人的呼吸不适感,提升了病人的呼吸功能;环境护理则减少院内出现相关并发症,提升了病人的环境舒适度。有报告指出[5],部分学者对院内收入的病人分析研究后,干预组资料的呼吸功能改善效果较好,对照组资料的护理满意度较低,护理有效率最高的是干预组病人,且干预组病人出院较早,预后质量较高,数据结果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此外,采取舒适护理后提升了肺心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质量,缓解了进展的护患关系,促使病人在温馨的环境中逐渐恢复健康,从而提升了整体护理水平,保证了病人的护理满意度[6]。
综上所述,对我院肺心病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心、肺功能恢复正常,缩短了病人的康复周期,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从而提升了整体护理效果,临床可积极重视并加以深度分析。
【参考文献】
[1] 孟宏音, 任健, 张丰姣. 舒适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142-144.
[2] 鲍江玲.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应用在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19,9(16):138-139.
[3] 张悦, 于晓江. 舒适护理改善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患者肺部感染作用的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30-33,38.
[4] 曲平, 袁波, 金迪. 健康教育联合舒适护理在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4):178.
[5] 李林华. 舒适护理联合全面护理用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患者的效果[J]. 医学信息,2021,34(12):188-190.
[6] 胡锦连.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肺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642-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