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苏州医疗区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院内转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完成转运,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临床应用
急诊院内转运是急诊科患者病情抢救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给予患者安全高效的转运可以给予患者更加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关系着转运成功与否,在这一过程中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应用能够更好的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从而提高转运的质量[1]。为了详细了解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应用情况,本文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院内转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院内转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71±3.46)岁;对照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6.34±3.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应用常规院内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监控,做好院内转运的相关准备,包括转运设备、药品等物资,配合医生完成患者转运工作。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内容如下:①转运前。转运开始前对患者的转运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以及格拉斯评分量表等对患者情况进行评定,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转运方案,提供针对性的转运急救药品与设备,如供氧设备、体征监测设备、肾上腺素等。正式转运前需要对转运前期准备物资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保证药品准备充分,同时根据患者的前期风险评估结果,为患者安排相应的转运人手,对于救治希望较大的患者需要适当增加转运人手,并且强化转运中质量监测工作,保证转运成功[2]。②转运中。在确保患者各项生理机能维持设备连接运转正常后开始进行转运,由负责准运的医生和护士在转运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时使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为其提供抢救,保证患者转运期间生命体征平稳,避免转运期间危象。转运中护士站在患者头侧,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以及仪器相关指标变化[3]。转运期间需要保证患者上坡下坡时头部均处于高位,做好患者转运期间的保暖以及隐私保护工作,注意转运期间对管道的护理,保证管道畅通,避免管道脱出。转运过程中可以跟清醒的患者保持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并向患者说明转运情况[4]。③转运后。将患者转运至对应科室后,护理人员与相关人员进行患者身份确认,而后转交患者病历资料,与接收科护士共同安置患者,对患者的体位、管道、氧气等进行妥善处理,向该科室主治医生以及护士详细介绍患者病情主诉,并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和护理相关要求进行说明,整理转运物品完成最终末处理,结束转运活动。对转运期间各项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综合评估本次转运质量,并对其中得分较低项目进行护理方案优化和整改,提升护理有效率[5]。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满意度,共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统计两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相关检验,当P<0.05时,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运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转运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急诊院内转运是急诊科患者病情抢救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在临床护理中应该格外关注患者转运期间的病情护理工作。急诊院内转运期间的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应用是提高转运期间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能够通过对各项护理活动的量化测定,评价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有效率,对于急诊院内转运患者而言应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是完善护理管理的重要条件,应该予以充分重视[6]。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在急诊院内转运中应用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转运前妥善做好患者的转运基础准备,强化对患者风险量表评估,保证转运前的护理准备工作恰当,并对转运前各项工作进行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评估转运前的护理质量;转运中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护,做好转运中的体位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急救护理等相关工作,同样根据临床护理要求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在转运完成后,妥善完成交接,并做好最终的转运护理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对影响本次护理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护理优化和改良。本次研究对比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完成转运,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丽霞,陈丹丹.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对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07(14):102-104.
[2]刘盎,孟倩倩,张洪磊,王洪梅,肖红,孟丽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3):336-341.
[3]王慧芳,宋蕾,修麓璐,粘文君,李冉,刘迪,吴桂霞,高玉芳.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01(01):31-36.
[4]马莉,王志稳,葛宝兰,马青变,葛洪霞,杜兰芳,路颖.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核查单的编制及应用[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01(01):37-44.
[5]郁婷婷,蔡爱敏,朱晓瓞,蒋春霞.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8,04(03):187-192.
[6]惠晓芳,王晓燕,夏如翠,朱丽梅,朱小炜.质量管理工具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2):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