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指导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韩丹 刘攀兰
[导读] 分析在小儿哮喘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于我院儿科选取60例存在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韩丹 刘攀兰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哮喘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于我院儿科选取60例存在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气促、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采用双盲法将60例患儿按照30人一组的标准随机分配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心理指导,并在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及家属的SAS、SDS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9.25±3.69)分、(50.17±4.02)分,对照组分别为(58.14±2.58)分、(59.78±3.63)分,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家属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0例,满意度(100%),而对照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5例,满意度(83.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指导应用于对小儿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起到疏导患儿及家属心理状态的作用,对促进患儿康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指导;小儿哮喘;护理;应用价值
         引言:哮喘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类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多因空气污染、病菌感染等引起,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受刺激,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反应。小儿年龄较小,身体抵抗能力不强,属于易感人群,在当前空气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环境下,使得哮喘发生率较高[1]。小儿哮喘比较特殊,具有根治难、复发率高的特点,常常会导致患儿哭闹、家属焦虑。当前在对哮喘患儿实施护理时,应针对改善心理状态为目的开展护理工作,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提供帮助。本次对照实验中详细分析了将心理指导应用于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实际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共选取了60例患儿,为我院儿科于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均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存在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除本身哮喘外,无其他病症情况,基本资料真实,家属已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入组后,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配为了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使用心理指导的观察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男性、女性患儿例数均为15例,年龄介于3~10岁,平均年龄(6.25±1.24)岁;观察组19例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7.02±1.6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儿病症情况变化,并合理开展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工作[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指导。首先,应对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相关政策的改进,多数父母均比较年轻,对小儿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足,虽然非常关注小儿身体健康,但在小儿患上哮喘后,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家属间的沟通,如向其讲解小儿哮喘相关健康知识、治疗方法的优势、康复案例等;同时应嘱咐家属不要过于担心,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房间的采光、通风,饭前便后洗手等,并尽可能的食用比较健康的食物,避免在人群密集处长时间逗留。其次,要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3]。组内患儿年龄各不相同,但在小儿哮喘的影响下,患儿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常常会导致患儿出现闷闷不乐、呼吸困难等情况出现,长此以往患儿便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或形成心理阴影。护理人员应通过多样化的方法与患儿建立友好关系,如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等,并且要注意面带笑容、语气温和等,让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同时在护理人员应尽可能转移患儿注意力,将患儿从病症的阴影中逐渐拉出。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患儿及家属的SAS、SDS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指标分别使用(分)、(%)表示,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表 1 两组患儿及心理状态对比 (n=30)

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及家属的SAS、SDS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属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0例,满意度(100%),而对照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5例,满意度(83.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小儿哮喘是临床常见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对患儿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需及时到院接受治疗。由于小儿哮喘复发率较高且根治难度大,因此家属常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心理。本次对照实验中,将心理指导应用于了观察组患儿中,据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SAS、SDS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分别为(49.25±3.69)分、(50.17±4.0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满意度高达100%,(P<0.05)。由此可见将心理指导应用于小儿哮喘护理工作中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钟彩珠.基于健康教育的预见性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价值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205.
[2]夏雯.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4):173-174.
[3]彭文静.心理指导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5):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