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艳
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 230022
摘要: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就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采用针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结果 在治疗的成功率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复发率上,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数据更有优势,P<0.05。结论 通过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治疗患儿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围手术期的合理护理也能够从侧面保障治疗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减轻患儿的痛苦,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增加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可以进行推广。
关键词: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满意度
目前,尽管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在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以及恢复期间的复发可能[1]。因此在临床治疗上还需要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以及复发的概率,以达到尽快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治疗的长期有效。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的过程中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今后的护理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年限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诊查出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且愿意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接受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后判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同时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按照随机排序法将此60例患儿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患儿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6-17岁,平均年龄为(12.57±2.64)岁;实验组共有患儿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6-18岁,平均年龄为(13.15±2.41)岁。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术中监测患儿的生命特征,术前术后进行常规准备,叮嘱患儿的饮食、洗澡等常规生活。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明确患儿的自身特点,将患儿的个性需求与身体状况相结合进行合理有效的干预。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明确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症以及发病原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解释具体病症,从而让患儿和患儿家属能够沉着应对病情。另外还需要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消解患儿的恐惧心理,以免因恐惧心理而影响术后恢复。(2)术中护理: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保证患儿的呼吸畅通,一旦发现呼吸或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必须及时告知医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3)术后护理:首先需要继续对患儿的心电情况进行密切监护。麻醉药效结束后要根据患儿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缓解痛苦,例如读故事、听音乐等。此外在进食方面护理人员也需要每日检查患儿的饮食,在喂食过程中也要小心以免出现因喂食出现咳嗽、呛到等情况。(4)并发症观察以及护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会出现血肿、出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伤口定期查看以免出现该情况。此外还需要对患儿的伤口及时清洁,保证伤口处处于干燥卫生的状态以免感染。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复发率。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以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划分标准,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涉及计数的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构成比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视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对比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治疗成功率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不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部分患儿出现血管并发症。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上,实验组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对比 [n(%)]
![](/userUpload/35(4374).png)
注:相比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至今为止已经拥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术式不断改进的同时,其临床应用范围正在拓展。近年来,在临床上大多选择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源自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安全与稳定性,其治疗原理为通过将导管放置于病灶区而后提升射频电流促使该区域心肌受到损伤或直接致死以达到清除异位兴奋灶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稳定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2]。快速心律失常基本上都可以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手术成功率因患者病情的区别而各不相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采用该术式不仅成功率靠近百分之一百,且复发率基本小于百分之五。若是特发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采用该术式,成功率能够超过百分之九十,且复发率低于百分之十。但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尽管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可以稳定保证治疗成功率,但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负面效果来看,手术后会常出现并发症,甚至还会复发,不仅增加患儿的恢复时间,还会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必要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3]。通过对患儿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从而消解患儿的恐惧心理,以更好面对手术以及术后康复,另外健康宣教的作用也能够从医学的专业角度向患儿家属灌输此类疾病的特点,以帮助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更加沉着应对疾病。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应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同时达到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
综上所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今后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浩,张娜,霍明艳,王青松,赵乐,王虹.NOAC对非瓣膜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4):67-68.
[2]李婷婷,张理想,徐健,周晓娟,苏浩,郭飞,朱静.基于目标监测的健康教育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出院后的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9):1590-1594.
[3]秦瑾,赵春霞,王炎.全三维磁电场计算机导航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上腔静脉起源复杂房性心律失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09):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