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金珍旭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金珍旭
[导读] 运算能力提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培养方向,也是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初中数学教学,分析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下如何有效地展开初中数学教学,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金珍旭    黔西市永燊中学  贵州  毕节  551514
【摘要】运算能力提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培养方向,也是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初中数学教学,分析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下如何有效地展开初中数学教学,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教学;运算能力;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43-01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诉求,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传递知识和概念,更需要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塑造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能力基础,而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师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相关教师想要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将会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运算的效率和质量提升都可以起到较高的帮助和影响,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解题习惯,明确解题步骤,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及时的发现可以应用的已知条件,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当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时,学生的运算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述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了解题目中的各种要求,然后让学生们明确解题步骤,尤其是应用类题型,学生在解答和分析的过程当中面对的困境更多,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更需要及时的发现题目当中的有效信息,进而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老师还需要要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后进行检验,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检验方法就是将答案带回到题型当中,通过反证的方法来分析答案的准确性。
        现阶段初中学生运算能力迟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则在于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解答的不够规范,容易马虎,不注意审题,出现问题解答错误的情况,通过解题习惯的规范,让学生们学会检查核算,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有效改正,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



        2.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而在此之后教师则应当让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很多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厌恶心理逐渐增强、数学成绩迟迟难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也无法有效建立的一个主要原因则在于在学生的观念中数学知识较多较杂,进而导致了学生在运算的过程当中无法有效的把握规律,选择正确的方式,最后呈现出学生的运算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针对于此,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强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建立成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记忆压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相互联系的过程当中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底层逻辑。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都具有较高的联系性,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以及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也具有较强的联系,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学习是成体系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体系。这样在运算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及时的找到该种题型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率和运算效率。
        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将知识形成体系,更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进而慢慢的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讲述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题型时,较难的题型中往往会融合分式方程,这也就导致了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包含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更包括分式运算和乘方运算,教师需要让学生们通过运算来了解在这样复杂一元二次方程解答时明确解题技巧,首先需要做的是去分母,然后去括号,最后移项,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掌握运算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们形成较好的运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到运算效率和运算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3.引入针对性指导
        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教学分层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导致了不同学生在同一知识点面前掌握的水平也存在着极大的落差,教师运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才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长和发展,否则就会出现一刀切教学模式下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吃不好的问题。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调整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方向,给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运算能力标准,例如在讲述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首先需要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然后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则需要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概念基础上有效地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则强调运算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运算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在缓慢的发展过程当中塑造数学核心素养,推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结束语
        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就应当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定期的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且在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引入针对性指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周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5):97-98.
[2]潘兴发.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40-141.
[3]李川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