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刘瑛曲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恰好处于懵懂与成熟的中间时期,因而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远比小学阶段更加强烈。所以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来说,通常比较重视实验导学方法的实施。通过有趣的实验导学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巩固对应的化学知识,提升化学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够利用实验导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化学能力呢?下面来谈谈笔者的看法。

刘瑛曲      柳州市第十五中学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恰好处于懵懂与成熟的中间时期,因而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远比小学阶段更加强烈。所以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来说,通常比较重视实验导学方法的实施。通过有趣的实验导学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巩固对应的化学知识,提升化学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够利用实验导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化学能力呢?下面来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51-01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实验导学模式的意义
        实验导学模式的理念是在新课标出现后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实验作为课堂的中心内容,让教材中的知识可以直观地呈现奇妙的化学现象。而学生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化学实验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但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应用导学模式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进行讨论。
        首先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应的化学原理,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讲课”为主,虽然也引用了多媒体技术,但这些仅仅是教师用来展示图片的工具,而学生并不能够真正的从图片中理解到对应的化学知识。而通过这种新型的实验导学方式来进行化学的授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还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实验中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化学的学习能力。
        其次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导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动手实践、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的过程。而学生既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体验到动手实践的快感,还能够在不断的分析中,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通过小组合作等不同的模式,还可以帮学生加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最终回归到实践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导学模式,是一种全面发展的过程。化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实际,而学生在从实验中不仅可以理解一些生活中的原理, 还可以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变得更加的有益,突出化学学科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以及加强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基于实验导学下初中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1挑选有效的实验素材,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中的素材来开展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但是由于教材中许多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都相对模式,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对其提不起兴趣。而通过实验导学下的化学实验就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实验带来的弊端,不仅能够本着体验知识生产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选材时要能够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中心,从而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进行“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这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来作为实验的对象,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为什么不采用教材中的材料来进行实验,是因为本单元课本中的实验素材包括了石蕊、酚酞和有关酸碱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刚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比较陌生。若教师采用这些来进行实验,不仅会让学生对实验产生不理解,还会降低课堂实验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改进,来让实验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又符合原本的化学原理。


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白醋、肥皂水、澄清石灰水、食盐溶液等相关的生活素材作为本次实验的材料。在实验开始时,教师分别指导学生将这些物质放入到酸碱的溶液中,能够发现不同的物质所产生的现象也各不相同。而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作为本实验的材料,不但可以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还能够轻松的掌握对应的化学知识。
        2创设真实的导学情境,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实验的探究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这个乐趣不仅包括做实验的过程,还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器材等。而在这些乐趣上加上一些情境,就能够使化学的导学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在了解实验过程的同时,还能够探究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碱的性质”这课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真实的导学情境,来作为实验的引入前提,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注意力。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开始前,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如“塑料管”、“量杯”、“澄清石灰水”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让学生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可以邀请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上来,分别用一只塑料管向装满了澄清石灰水中的量杯中吹气,而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台下,观察量杯中的反应。通过碱与二氧化碳的有效结合能够发现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导入的情景引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OH)2+CΟ2=CaCa3↓+H2O”接着教师再问学生“如果再往这些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问题一出,许多学生就纷纷回答起来,有的学生说石灰水会变更浑浊。有的学生则说石灰水会变回原来的样子。那么具体的情况如何,还需要根据实验来进行回答。那么教师接下去又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让学生再次往浑浊的石灰水中吐入二氧化碳。结果表明,石灰水会变会原来澄清的样子,继而引出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CaCO3+H2O+CO2=Ca(HCO3)2”。通过这个实验来进行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方程式,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优化实验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初中教学工作。而开展实验导学型的模式才是符合当前教学的新道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翻身作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化学实验中,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发展自己的思维,促进手、脑的双重结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与化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进行解决。但需要注意的是,仅仅这种方式还不能够作为最佳的实验导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实验进行不断的优化,使其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最佳,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实验导学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初中化学的学习,不但可以突出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化学知识,提高自身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作为实验对象,从而更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贡娅欣,毕勇胜.谈如何用创新型化学实验教学提升初中学生创新能力[J].才智,2020(17):59.
[2]谢朝艳.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调查研究——以中山市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5):72-74.
[3]余坤海.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94-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