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李枭枭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李枭枭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发展,要求阅读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开展教学活动,积极的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完成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李枭枭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小学  湖北  十堰  442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发展,要求阅读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开展教学活动,积极的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完成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5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语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满足个人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与品格。对小学语文而言,核心素养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个维度,包含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渗透和培养,推动学生知识积累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1]
        一、发挥引导作用,激发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并使思维保持在活跃状态,为学生接下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思考和探究做好准备。因此,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引导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出发来开展教学设计,用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比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课时,老师注重激趣和引导,利用小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边观察小动物在地上留下的形式多样的脚印,边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接着水到渠成的引出本篇课文,使学生将兴趣转移到阅读内容上,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将想象的内容与课文中的语言描述对应起来,轻松完成了课文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建构能力。
        二、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和美的享受,因此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老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朗读教学带领学生品味文章中的语言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美的体验,进而跟随老师的引导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美,在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从而得到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润物细无声的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3]以《繁星》这课为例,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用联想和想象开写景状物,抒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境描写。


老师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带有情感的进行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描写技巧和文章意境,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作者的童心、童趣,同时也感受到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自然美,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感知,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问题导学,品读思想内涵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需要老师有目的的进行引导,推动学生透过文字解读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牢牢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提高。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用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探究,使学生在探索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文章理解,完成人文素养培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以《金色的鱼钩》阅读教学为例,本篇课文需要学生理解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感知老班长身上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本课展开深度阅读,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层层深入的导学问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老板长得形象?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老班长是怎么对自己,又是怎么对我的?为什么让我很感动?体现出老班长什么样的可贵品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明明已经长满了红锈,为什么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是金色的鱼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深度阅读,轻松领悟到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四、组织思辨活动,强化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重要教学目标,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语言文字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想法和观点,在完成阅读学习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以《两小儿辩日》阅读教学为例,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内容展开思辨活动,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认识自然、探求真理、大胆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积极的发展,领悟到文章中学无止境的人生道理,完成了知识积累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4]
        总结: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授业者,而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用启发和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不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同时也受到文化与思想的熏陶,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和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大芳.试论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011).
[2]郭梅云.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师, 2018(016).
[3]钱敏艳.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7).
[4]谢花.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