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张文聪
[导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当紧跟新课程实施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顺利地进行下去。

张文聪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00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当紧跟新课程实施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顺利地进行下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堂评价、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46-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我们拿来了许多许多成功的案例,按部就班地运用到了我们的教学课堂里,发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结果也不尽人意。这使我们深思,因地制宜,因材思教,而且还要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找出一套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
        首先,我们对“有效教学”这个短语作个分析,这个短语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有效的,有很多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能否让学生充满兴趣,能否让学生有主动参与欲望和有所收获,这才是评判有无效的条件。否则,教师的行为就算这节课上得嘶声裂肺,再辛苦,也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因为你的学生并没有因为你的喊骂而提起自己学习的动力,一节课下来一问三不知,这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
        其次,就是有效应对策略。信息技术是一门“双面性”的学科,学生很喜欢,但喜欢的更多不是课程内容,而是网络丰富多彩的信息。我们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这两个角度,来使得我们的教学有效。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
        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成了至关重要的前奏,以前拿着一本书,带着几个问题,就可以走进教室开始讲课了。而现在,不行,我们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包括备学生,准备素材,搜集更多的可以吸引学生兴趣技术,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学生有更大的更主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里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主导者。教师更多的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提供导学案,提供自学课件,教学帮助,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和与学生互动交流等课堂活动。
        二、课堂评价有效性的把握
        课堂评价包括两种: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或成果展现之后,适当而及时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让他收到表扬或者不足而改正。
        由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容易出现思想的交锋,学生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容易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评价能力,更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会珍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以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评价,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应当强调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必须给予综合性的评述,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一个基点上。
        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教学《PHOTOSHOP综合实践》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以大运会为主题,做一张符合主题的海报,经过一节课的编辑,同学们的制作成果初显成效,我找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海报,用广播的方式给大家观赏,同时让大伙评价下,这个同学做得如何,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时候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我找了一个同学问:“你来评价下,他做得如何?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个同学回答:“画得很不错,颜色搭配也很舒服,既然是大运主体,如果是我的话,会加进一些运动的素材,比如起跑的博尔特之类,更能显现出主题”。这时候,大家也都点点头,觉得对,后来这个做海报的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UU就是大运会的主题,而且我里面有各种运动的UU图像,可以代替呀”。这样争辩的过程中,我高兴的笑了,我跟他们说:“其实,设计,就是要发挥大家的想象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才构成了这么多精彩而完美的作品,你们两做得都很棒”。后来,他们两都用自己的想法,做出了两份各具特色的作品。
        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三、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评价只能是评价的一种,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学生合作性学习的区分 
        课改实施后的教室,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是一排一排的课桌,现在转变了摆放的形式,采用了围桌,形成了分小组的教学形式。这种做法,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很多时候却成了教室的一种“点缀”,把合作成了“合坐”。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不能只从形式上去分,要从学生的差异,任务量的多少,难度的高低来区分。就合作性学习至少分为三种:
        1、势单力薄,合作加力。在采用辩论式教学的课上,甲乙双方的辩友分别是一个小组的成员,这时候,为了找到更多正反面的例子,大家都动手上网寻找更多的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举出反例来表明对方辩友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大家共同合作,是为了共同的一个目的,寻找证据,击败对手。
        2、人手不够,分工合作。在上《计算机硬件基础》实践课的时候,我让每组的学生组装一台电脑,让他们到旁边小库房里寻找相应的硬件,然后组装起来。这个时候,组长就安排了每个组员去寻找一个硬件,电源,硬盘,内存,数据线等等。这样他们把找到的硬件交给组长,然后一起来组装,最后把电脑组装起来。那么,在这里学生的合作,表现在分工合作。
        3、意见分歧,交流合作。课堂上运用更多的就是这种形式,在制作作品或者寻找更好的方法的时候,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出最优秀的作品或者是最好的方法,作为小组的成果展现出来。这里讨论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一个看法,都在不断的说服对方采纳自己的意见,从而达到思想和技术上的交流,最后得出最好的结果来,这就是交流合作。
        最后,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还在不断探索,教师的行为在不断转变,从演讲变成了引导,从教变成了帮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从被动变主动,从听讲变成了自主学习等,学生慢慢从课堂中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教师把更多的课堂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相信经过长期的坚持创新与实践,我们会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戴雪峰.信息技术教学走向多元化评价.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6下.
[2]刘锡明.探索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2.
[3]李臣之.教师做科研:过程、方法与保障.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