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建设探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禹丽萍
[导读]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课堂,注重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交流,前置性学习法激发创造,让学生动起来,探析了生本课堂建设的途径之一。

禹丽萍    青川县青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课堂,注重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交流,前置性学习法激发创造,让学生动起来,探析了生本课堂建设的途径之一。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41-01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本课堂是目前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懈努力的方向,他们都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素质教育怎么去实践生本课堂?很多老师都曾和我交流过实践中的困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起来了,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阅读积累少、学习方法掌握不牢,导致小组交流探讨流于形式,达不到学习目的。怎样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老师讲得精彩的基础上,更让学生学得精彩?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我想首先要明确一点:不一定学生越活泼,课堂越热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就好。让学生动起来是既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更要让其思维动起来。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学生不能做的事,老师要引导他们,给机会让他们去做。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了一点感悟,那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做一个悠闲的旁观者、适时的点拨者。
        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动在前置性学习环节中。我认为让学生多渠道搜集信息,在合作中处理信息非常必要。
        在送教活动中,我听过一堂课《只有一个地球》,这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里的一篇说明文。其中有一个质疑环节:“为什么我们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呢?”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面面相觑,一片懵懂。说明文的教学,对于指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果在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引导了学生搜集关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信息,学生在课前有了了解,知识有了铺垫,那么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保护环境的主题。
        搜集和处理信息,往往被语文老师轻忽。


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让学生能以“生活”为中心学语文、用语文,把社会风云引入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天地。让学生在热爱生活、关心国事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汲取语文养料,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得心应手地把语文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过程中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学生实际,多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和快乐。
        我在教学实践中,把搜集、处理信息的环节设置在课前预习和课后交流中。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按小组就课文中出现的作者信息、科学术语、新鲜事物等进行资料的查询与梳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人至少搜集一条信息写在积累本上,可以是一句话概括,可以是关键词,还要标明信息的来源。每天上课前两分钟分享的时间小组内交流汇报一次,进行组内信息综合,然后由小组代表轮流汇报本小组搜集的信息。在课内外的阅读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询资料,进行深入地拓展阅读学习。每当这时候,我就是一个旁听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点拨一下,最兴奋的恰恰是学生。比如,我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前,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课前汇报的时候,学生几乎把所有少数民族的习俗都进行了分享。尤其是对本地生活的回族,学生了解的最多。搜集和分享信息这个环节对于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美丽之处、理解民族团结的课文主旨起到了铺垫和辅助作用。在《传统节日》课后作业中,我布置学生围绕着“传统节日”搜集相关诗词。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查阅资料,搜寻信息,整理素材,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开展了全班背诵传统诗词的活动。文本的教学反而成为新一轮学习的起点,呈现的是“射线式”的开放式语文学习愿景。
        李镇西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每一篇课文我都有安排搜集资料的任务,多年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很多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关注到了一些国内外时事。比如在教学习作《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前,我让他们搜集与他们的愿望有关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精彩纷呈。有希望将来能当一名军人的学生,当他谈到了中印边防冲突事件的时候,全班同学大为震撼,纷纷表示:解放军是我们的英雄,将来自己长大了也要保家卫国。还有学生谈到了医生护士的工作,把新冠防疫中的很多感人事例进行了分享。爱国主义教育就这样在分享信息中得到了“润物无声”式的实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习惯,在我看来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