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三思”教学模式探索——以《友谊的天空》专题为例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周兰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是学生建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教学环节。“三思”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引思”、课中“拓思”、课后“反思”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体系,持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周兰   四川省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61113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是学生建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教学环节。“三思”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引思”、课中“拓思”、课后“反思”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体系,持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复习课;引思;拓思;反思;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42-01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强调:“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方式与方法,在各个科目中适当加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措施”。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强调“以思促学”,培养学生“思”的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实践中,更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激发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思维能力基础。笔者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总结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三思”教学模式,以期为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三思”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与操作思路
        认知学习理论提出,学习过程是思维在同化和顺应交替进行的过程中使原有的认知图示得到构建和发展,即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可见,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有效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的关注焦点应从知识的获得转移到发展学生思维上来。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是学生建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教学环节。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部分教师的课堂变成了“一言堂”,一味地灌输而轻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处于机械且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从而无法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质的突破。“三思”复习课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复习课模式基础上改良,将“以思促学”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提倡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落脚学生有效知识的获得和学习能力的长足发展。
        1.课前“引思”,激发兴趣。
        “引思”即引导学生自觉复习、主动思考、激活思维。引思,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起点和必然追求,思在学前,能够形成有效的复习认知定向,包括知识和心理层面的定向,从而明确复习的目标,激发学习和复习的兴趣。长远来看,当课前的反思形成定势,还能有效改变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培养起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引思,教师应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同内容,利用复习导案,采取多样方式进行。
        一是问题引思。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起学生思维的涟漪,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基于现实社会生活,根据复习目标要求,抓住复习重点难点,立足学生知识和认知水平,设置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复习的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知识,厘清知识掌握情况,初步建构知识体系,领悟和发展学习能力。二是素材引思。鲜活的复习素材一经呈现,往往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取和巩固已有知识,并且搭建起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精选热点素材、经典素材,让学生通过素材的阅读,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回忆知识,掌握考点,启发思维。三是实践引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其指向也在于促使学生学会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前引思,不必拘泥于教材和导学案,应当让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获得知识和拓展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巧设课前探究任务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来发现问题,通过实践体验来激发兴趣,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发展能力。
        课前引思要起到激发思维活力的效果,还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引思方式选择应契合复习内容特性,简洁明了,不可占用学生过多课前时间,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二是引思导向明确,直指复习目标;三是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2.课中“拓思”,迁移发展。
        “拓思”即拓展学生思维,在复习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实现知识和思维的迁移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不能只是“炒冷饭”,把所学的知识给学生复述一遍,而是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思维的拓展,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本质,厘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理想教学效果。
        课中拓思包括横向的知识拓展和纵向的思维推深两个层面,知识拓展伴随思维推深,思维推深又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拓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设置教学情境、组织互动交流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拓展思维。 一是问题引导,拓展思维。教师应首先带领学生解决课前引思的遗留问题,在掌握学生知识和思维激活情况下,自主设置或精选经典考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纰漏和欠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和思维。二是设置情境,拓展思维。教师应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结合复习目标和学生的思维状况,精心设计思维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考点知识和发展探究思维和能力。三是组织互动交流,拓展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以解决现存问题和完成特定任务为驱动,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题,构建知识体系,模仿和学习优秀思维路径。这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克服复习课教师“一言堂”的缺陷。
        课中拓思要实现迁移发展,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做好充足的准备,注意做到:一是拓思环节的设计应指向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合理规划有限的复习课时间和空间,科学把握复习课堂节奏;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扮演好组织、指导和规范的主导作用,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和及时评价,展示知识的生成和思维拓展的可视化过程。
        3.课后“反思”,巩固提升:自主构建、跟踪训练、标准对照
        “反思”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深入思考,包括知识层面的反思、思路方法层面的反思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反思。反思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一环,需要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整合、重点提炼和知识深化与升华,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厘清知识掌握情况,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反思同时也是思维练习的过程,学生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逐渐养成学科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复习课学生的反思集中但不仅限于课后。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课后反思可以在常用的课后练习的基础上创新形式。一是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是常用的课后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和提升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指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跟踪训练要求教师精选习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巩固知识、锻炼思维;更新内容和变换形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改善学生僵化的思维形式,开拓思维路径。二是自主构建。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在巩固提升复习成效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适宜的可视化技术,如流程图、思维导图,助力实现思维可视,增强学习效果。三是标准对照。对照标准由教师提供三维目标标准或考纲标准,引导学生对照标准审视获得情况。由此,对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思索和构建的过程。
        课后反思要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需要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设置反思任务,防止任务繁重给学生造成重大负担;二是为学生提供可对照的反思效果标准,防止学生反思流于形式,方便学生形成参照;三是注重形式多样,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任务形式,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让学生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实现巩固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三思”教学模式的过程设计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专题——《友谊的天空》为例,结合复习课“三思”教学模式,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收获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课前引思】
        课前,教师研读课标并梳理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明确该考点的中考考试内容与考试特点,整理本考的涉及到的中考真题,搜集与本考点相关的热门话题与时政新闻。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课前复习提纲,主要包括两个“引思”部分:一是聚焦核心知识与技能构建的基础版块;二是深化主题,促进学生思索与拓展的情景问题版块。
        【课中拓思】
        (一)问题引导——明确中考的考试内容
        将本节复习课的考点要求:“体会友谊的力量,感受友谊的真谛,了解友谊的特质,澄清友谊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慎重结交网友”凝炼为若干问题,即“为什么要拥有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拥有真正的友谊?”,构建起“3W”的问题逻辑框架体系,引导学生先行思考与自主构建。
        (二)情境设置——本考点所涉及的知识归纳与精讲
        1.展示核心观点。
        2.分解考点,逐个击破。
        活动一:展示吴孟达的生平资料并观看吴孟达与周星驰之间友谊的视频,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友谊的力量与特质。
        活动二:通过分析小军与小明的故事,能够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
        活动三:出示网恋骗局的资料,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网上交友的特点与利弊,知道如何慎重结交网友的方法。
        (三)交流互动——本考点涉及的时政新闻
        通过时政播报,学生分享网上交友诈骗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互动与交流,将正确友谊观及交友技巧与现实生活案例结合,进一步掌握知识与技能,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设置跟踪训练,通过“玩转中考”——真题演练,让学生明确本考点在中考中的考查特点。本专题的考察点注重现实运用,随着网络交友的盛行,常常结合网络诈骗的案列,考察网上交友的注意事项,或结合学生交友的生活场景或关于友谊的名言名句设置试题。题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各省市的考查形式有一定差异。
        【教学过程简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知识点繁多,纯粹地进行知识点讲解很容易枯燥无味,不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为了增强课堂和的思辨性和趣味性,在复习课中穿插一些时下热门话题或与考点相关的时政新闻,既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也能通过丰富课堂素材,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思想引导,让其对友谊的认识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讲解友谊时,通过引入吴孟达和周星驰之间的友谊,有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人生、对友谊的认识。在讲解网络交友时,通过播放网恋视频,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网络交友的利与弊,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网上交友的特点及利与弊。最后通过中考真题的演练与时政新闻的播报利于学生的巩固提升和学以致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三思”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受学生学业考试需要影响,较多注重知识性,缺少趣味性,强调复习课中教师的主导性,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复习课成为“满堂灌”的模式。“三思”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长足发展奠定基础,而非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复习课“三思”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基于课标教材基本要求发展思维。“三思”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强调趣味性和思辨性,但不能脱离学科教学和复习课的宗旨与任务。“三思”教学模式的复习课应基于课标教材以及考纲的基础进行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知识又能发展技能,还能够保持长效的学科学习兴趣和较高的课堂学习获得感。
        二是最大限度发展学生思维。“三思”教学模式的复习课如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则与所要改变的传统复习课殊途同归。因此,“三思”教学模式复习课的根本旨趣就在于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在讲求科学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最鲜活的素材、最深刻的问题和最新颖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成都师范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及其提升路径探究——基于地区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视角”(CS20SZ04)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