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王霓
[导读]

王霓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小学  四川  茂县  62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37-01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注重于“灌输式”课堂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感受,有鉴于此,要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注重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本文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针对问题提出自身的见解和教学反思来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情境创设不够生动
        新课改标准在实施中给广大教师提出了要开展师生互动、结合生活来创设情境,为他们从事学习活动提供机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根据教材来创设情境,有的内容很难创设出适当、满意的情境,课堂教学就显得不够生动、有趣,无法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足。
        2、备课过程不够积极
        备课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有的教师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在备课环节不愿意花费时间来进行深度备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课堂备课不敢脱离教参,把备课当成抄写教案,很少进行深入思考、认真体会和理解数学教材,使得备课变成了抄教案的形式主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态度也不够积极,对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预料不足,导致备课效果不尽如人意。
        3、课堂教学实践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感受,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结合生活来展开教学,这使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在很多教师看来,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顺利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但缺乏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生活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4、教学活动形式不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活动形式不足导致学习兴趣缺乏、师生课堂互动不足,学习内容不够深入。实际上,在现代课程中,教师似乎离开了多媒体教学就变得束手无策,忽视了采取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的,无法给课堂带来乐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借助于生活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激发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首要认为就是激发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积极性。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密感,这就避免了枯燥无味地进行说教。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班级实际学情来创设问题情境,为他们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生活化情境中展开教学,有效促进其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2、认真展开备课,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备课关乎到课堂教学质量,如果备课不够充分或不好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积极性。在我看来,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关乎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数学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的方案,依据教学大纲来选取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结合课堂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来展开备课,提前做好课堂教学预案,从而避免在课堂授课中出现问题。
        3、注重因材施教,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因材施教,这也体现出新课改理念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顺应当前教学改革潮流。班级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客观差异是现实情况,教师要想深入开展教学就要依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理解较为困难的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吸收和理解,提升班级学习质量。
        4、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课堂教学实践
        新一轮教学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他们多从生活中来搜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源,对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鼓励班级学生保持积极性心态从中求得新知识,为他们设计恰当学习活动,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5、依托问题教学,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数学问题如何提出,数学知识如何形成,数学结论如何来获得与应用。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总结数学知识,树立起学好小学数学的信心,消除内心的畏难情绪,保护好学习的热情。
        6、展开多元活动,综合促进个体发展
        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提升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摒弃传统“唯分数论”的观点,注重通过多元化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来对他们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够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针对小学生低年龄爱动的特点,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多元化内容吸引课堂注意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认真备课、问题情境创设、因材施教、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问题教学和多元活动方面来展开,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就能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