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陈文静
[导读]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精神愉快,那么他们的认知效果就好。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教育学家都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兴趣培养应该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突破口。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以及提高学生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

陈文静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第一小学  河北  廊坊  065600
【摘要】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精神愉快,那么他们的认知效果就好。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教育学家都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兴趣培养应该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突破口。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以及提高学生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在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的同时创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61-01

        很多小学生似乎对音乐学习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下节课是音乐时都会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但是当教师让学生们进行音乐表演,或者是让学生们回答乐理问题时,班集体里就会鸦雀无声,异常安静,即便是有学生作答,也是寥寥无几,与之前的欢呼雀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学生们更多的是喜欢音乐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氛围,而不是音乐本身。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要让学生用心感悟悠扬婉转的节奏旋律,用心感悟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真真正正地爱上音乐。
        一、注重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音乐课堂的伊始环节,小学生的身心比较放松,个别学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导入来调动起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示范演唱法。一般情况下,学生们都喜欢聆听音乐,都喜欢鉴赏音乐,虽然他们有可能无法听出音乐旋律中的音符、节拍和节奏,但是就是单纯地喜欢音乐旋律那种无以言表的美。因此教师可以自己演唱某首歌曲,用过硬的专业技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呈现某首歌曲的音频,从而让学生们体验更为饱满的听觉盛宴。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行清唱,或者运用课件播放其音频。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导入。音乐源自于生活,所以很多生活故事和生活场景都被编辑成了歌曲,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们走进音乐。例如《司马光砸缸》,这首歌曲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因此课堂伊始环节,教师可以讲述这个小故事。



        二、注重正面激励,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
        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有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问题,甚至有学生会因为唱歌跑调,舞蹈动作不协调等问题而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正面鼓励,要帮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与表演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享受音乐。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表演练习。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唱歌跑调或者舞蹈动作不协调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表演经验太少,表演练习时间太少。音乐表演虽然需要先天性的乐感,但是熟能生巧、量变引起质变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比如学生每天都要有5分钟的练声时间,每天都要有5分钟的舞蹈动作练习时间,那么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学生肯定会收获较大的进步。
        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当学生的音乐表演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那么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并且要制止学生善意的“嘲笑”。比如当学生们唱歌跑调时,那么教师就要进行多次的正确示范,让学生自主感悟如何发声;当学生们无法做出连贯性的舞蹈动作时,教师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舞蹈动作等。
        三、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课外的音乐活动虽然大多具有娱乐性质,但是会有效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得他们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倾听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国外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尝试着简单的舞蹈动作,了解不同的乐器等。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接触多元化的音乐,学习喜欢的歌曲、舞蹈等。比如学生们喜欢《你笑起来真好看》这首歌,那么他们就可以多次聆听这首歌,并学跳与这首歌相关的舞蹈动作。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组建音乐兴趣小组。即学生们可以约定好时间与地点,在周末或者每日放学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展开乐理知识的复习巩固,歌曲的欣赏与学唱,舞蹈动作的欣赏、学习与练习等。课外兴趣活动中,学生们的学习行为是自发进行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情绪体验会更加良好。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音乐所独有的美,会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与练习中形成一定的乐感。因此教师要通过优化课堂导入,加强正面激励以及组织课外拓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汤雪红.立足兴趣,追逐童心——小学音乐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J].第二课堂(D),2021(07):85-86.
[2]谢海轩.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读写算,2021(02):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