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研究 孔文燕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孔文燕
[导读] 通俗地说,情境教学法是对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有效,且可以使学生充分获取知识与技能,归根究底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深深吸引到课堂到中去主动学习知识,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研

孔文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镇荒地学校  新疆  阿克苏  843400
【摘要】通俗地说,情境教学法是对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有效,且可以使学生充分获取知识与技能,归根究底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深深吸引到课堂到中去主动学习知识,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67-01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其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课程知识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以语言讲授为主,不能充分适应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要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促使数学课堂由抽象转化为具象,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达成课堂目标。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与实际意义
        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活动,从爱与环境、爱与理智的关系创造出典型的情境。同时,建设性理论还强调,学习是建设新知识体系的动态过程,教学也应具有情境联系。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学科而言,由于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所以数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障碍。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实际课堂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以直观手段,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已有经验以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简单,还能够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方式的有效教学手段,但若要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须得注重问题的合理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时期,大部分教师都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授课,以“题海式”的策略让学生内化知识,这会让有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感觉数学非常的枯燥乏味,长以往教学实践活动的引入不可避免地失去了数学本身的品位,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的发展,也剥夺了一些优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作为新的教育环境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用问题情景可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研究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体验,让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以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意义上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自我需要”,最终达到以问题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创设信息技术情境,形象展现数学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能够改善单调抽象的问题,将数学知识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数学学习更加富有乐趣。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多是以语言讲授为主,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虽然有的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创设出来的情境不够生动形象,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体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赋予生活化特点,以此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强化其自身的应用能力。此外,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处理,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既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四)应用合作情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施行以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愈发地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大部分教师在思索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进步与发展。随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情境的应用成为了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高效教学手段,且获得极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传统教学思想严重,始终未曾走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导致学生的主要地位失败。因此,作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采用了合理的应用情况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有主人翁感,鼓励学生参与
        结束语
        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在生动有趣的情况下展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况各不相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数学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伟华.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小学),2019(08):152.
[2]张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68.
[3]孙燕燕.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07):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