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熊菲菲
[导读]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赏识、认可、肯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最终达到强化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目的。本文对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为班级管理提供参考。

熊菲菲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凤岗镇桃花教学点  广东  肇庆  526432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赏识、认可、肯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最终达到强化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目的。本文对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为班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27-01

        引言
        赏识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宽容、认可以及理解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获得更好进步及发展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所以,小学班主任务必要重视运用赏识教育,推动小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不能简单的解读为激励或者表扬,而是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发现学生的优势,肯定并欣赏学生的综合表现,用鼓励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缺点或者不足,必须立刻纠正,确保赏识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
        二、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导致许多管理办法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脱节。比如,在为班级学生制订相对应的目标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出的目标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使得学生即使“跳一跳”也无法达成目标,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挫。这样的目标设置是不符合科学性的,丧失了可行性的目标自然也不存在合理性。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多时候存在刻板效应,对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有更高的容错心理,而对成绩落后的学生,错误容忍度不高。长此以往,会使成绩落后的学生越来越自卑,甚至嫉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样不够团结的班级,往往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尊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但就目前而言,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认为学生只要遵守班主任的命令即可,要求学生必须要服从班主任。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听班主任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根本没有发言权、没有参与性,致使班级管理效果不佳。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语言赏识法
        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较差,经常扰乱课堂纪律,甚至还有“溜号”的情况;还有个别学生不是完成作业时没有橡皮,就是好多题目均不知如何解答。


针对这样的小学生,班主任不可对其发脾气,也不可严厉地对其批评,反之应对其实施赏识教育。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班主任要向其提出较为容易解答的问题,若其能够准确解答,那么班主任则应以语言对其进行赞扬,如你回答得真棒。对有“小问题”的学生进行语言赏识教育之后,他们能够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更好地投身于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
        (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
        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一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唯有被人观察、发现,才能被感知到。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关心升学率,关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文化成绩好的学生则会常常受到表扬,而那些成绩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少受到班主任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班级中优秀生的成绩越来越优秀,成绩差的学生则越来越差,致使班级中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闪光点,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挖掘,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爱护。只有做到这一点,所有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终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管理,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多维的思想去了解学生的多样性,理解学生的奇异点。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支持学生,相信学生,并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班主任还要具备宽容的良好品质,运用抓大放小的处理方式去解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小摩擦、小问题,多给予改正的机会,多给予笑容,多包容。再次,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做好引导、指引作用。多多开设交流课堂,增强集体氛围,此做法不仅有助于团结意识的形成,促进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养成倾听的良好品质。
        (四)灵活设置激励目标
        激励目标的设置使得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具体参与行为有所期盼。对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情况和所要实现的成效分别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推动学生班级管理行为的完善和落实,而长期目标则能够不断激励学生为之付出努力。作为班主任,就要多考虑班级的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目标激励,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从而能有效地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班主任也要从多角度思考,把理想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现实目标,一个目标实现之后,要懂得下一目标是什么,然后再把具体现实目标聚集起来,形成班级、学生发展的愿景。只有把班主任的愿望变成了学生的愿望后,学生才会自觉行动,才能实现共同的愿望。目标激励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明确激励目标,掌握激励说话技巧,合理使用激励教学手段,比如: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设定一个小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励学生完成小目标,从而完成大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和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小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并配合和服从班主任的管理,最终推动小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龙.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110.
[2]马维辉.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20(18):31.
[3]魏敏.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