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叶婷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8月/2020年12月(开始/结束)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路径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路径组急诊抢救有效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5.859、45.278、18.542、3.754,=7.467),路径组急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使得患者急诊抢救情况得到改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评估时间;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一种发病率高的心脏疾病,病发后患者表现为胸骨后持续疼痛,可伴有进行性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立即采取科学救治与护理十分重要。本文研究以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意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提供支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开始于2019年8月,结束于2020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路径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路径组(35例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4.42±2.39)岁,心功能分级Ⅰ级13例、Ⅱ级17例、Ⅲ级5例;路径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4.28±2.2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遵循自愿原则,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完成预检、分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辅助医生完成急救处理等。
路径组:该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①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成立。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护士组建护理小组,所有小组成员需要经过专项培训,通过培训上岗。小组成员需要仔细阅读相关资料,科室具体工作安排等。②急诊护理路径制定。对当前护理路径进行分析,制定护理行为规范和路径,所有护理人员需要按照下述流程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第一步,患者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开通绿色通道,当患者入院后,立即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迅速同相关科室取得联系;第二步,统一指挥与调度,落实危机值报告制度;第三步,抢救时需要定人、定位、定则、定时原则,在1~2 min内迅速给予氧气吸入,生命体征监测,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等药物;第四步,护理人员同手术室取得联系,嘱咐相关人员做好手术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术后出现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路径组急诊抢救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情况从急诊抢救有效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行观察。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该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在85分及以上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等于表示满意患者所占百分比。
1.4统计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工具SPSS 24.0软件行统计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检验,P<0.05,表示统计意义。
2结果
路径组护理满意度97.14%(34/3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4.29%(26/35),组间对比=7.467(P=0.006),路径组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路径组急诊抢救有效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抢救情况比对(±s)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坏死的一种疾病,此病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上出快速给予患者科学治疗外,还会辅助治疗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以有效确保治疗效果[2]。急性心肌梗死病发突然,给予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积极意义。
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可以强化护理质量,缩短急诊抢救各个流程,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挽救患者生命[3]。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结果显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路径组急诊抢救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急诊护理路径优势凸显:首先,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便于集中护理力量,提升急诊护理质量,确保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其次,采用急诊护理路径,便于按照护理步骤,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配合患者急诊抢救,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护理中,通过绿色通道、术后并发症监测等,可以进一步提升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急诊抢救有效时间、病情评估时间等,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春燕, 张曦, 马建林.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初发心梗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 v.46(24):104-107.
[2]蒋晴华, 黄宜皎, 杨胜娣. 改进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效及满意度的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3):150+152.
[3]唐莉, 冯健兰, 杨雨竹,等.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2):183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