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   作者:马丽
[导读] 体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来对当下的教学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掌握阶段性的教育要求与学生能力培养需求之后,科学合理的对当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马丽    旺苍县东河小学  628200
【摘要】体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来对当下的教学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掌握阶段性的教育要求与学生能力培养需求之后,科学合理的对当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疏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178-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孩子对体育的兴趣程度高低直接关乎着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这也直接关系到小学体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体育课中,需要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深入分析他们身心特征,从而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小学时期学生的身心特征
        (一)生理特征
        小学时期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可爱活泼,身体也处于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都在慢慢完善中,这个时期的孩子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比成年人快,因此,这个时候加强体育运动,对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神经系统也比较活跃,容易产生兴奋感,这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中常常坐不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二)心理特征
        由于小学生心智还尚未成熟,注意力难以做到专注,思想简单,但其心理情绪易波动起伏,好奇心与自我表现欲望超强,思维能力敏捷,渐渐的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判断辨别能力开始初步发展中。但他们这个年龄段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通常会按照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去选择做一件事或参加某项活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充分发挥兴趣的作用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都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开展课堂教学,很少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引入一些具有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与互动环节。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不仅会抑制学生体育能力提升,还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基于此,教师必须的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再考虑学生的天性和特点之后,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有效地增加具有生动性、灵活性、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引导和带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



        例如,在进行“障碍赛跑”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报数聚团”的游戏导入课堂教学。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进行绕、跨、跳、跑、钻等的动作练习,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技巧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两两为一组来进行“照镜子”的游戏,通过对比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动作上存在的错误,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改正。然后,教师也可以组织“森林小卫士”的游戏,利用各种游戏测试和道具在场地上布置相关的丛林、树木、小山、独木桥、山坡等的障碍,要求就是按照规则的跨过障碍,从而成功救助在终点位置的小动物。在游戏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建议和辅导,在其中穿插一些与游戏精神游戏、规则意识等的教学。
        (二)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大部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若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往往很難提升体育课堂的代入感,更别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了。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巧妙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学生熟悉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元化元素,为学生构建集合趣味性、实践性、交互性、指导性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情境,以此来全面激活学生的体育思维与体育情感。然后,再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利用教学情境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并教授学生一定的情绪调节方法和学习技巧。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体育思想和运动习惯。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受到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体育水平、身体素质等多方面情况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学生本身存在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层次相同或不同的6~8个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来为其安排相关的体育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进行“各种运球练习”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将篮球发送给每个小组的学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绕球练习和点拨球练习,以此来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在进一步地进行运球方法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引导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原地左右手交替运球练习、原地左右手高低球练习、原地左右手变向运球练习。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运球比赛,让学生根据哨声运球急停、急起,并对获得优胜的小组进行鼓励和表扬。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对当下的体育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的把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引入现代化教学理论和先进教学思想,以此为依据来指导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全面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的重视,在原有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增加一些趣味互动和多样游戏,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进行训练环节的调整。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也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国安.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51.
[2]张祖强.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24-225.
[3]张永辉.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