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对小学生德育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   作者:陈春霞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开发小学生校本教材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陈春霞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442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开发小学生校本教材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传统文化  爱国情感  健全人格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138-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开发小学生校本教材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感。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规范其文明行为,而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我们要利用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开展德育教学,向学生灌输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组织开展不同文化内容的班会或文体活动,如元宵节的猜灯谜、赛诗会;端午节的“端午情怀”手抄报、“浓浓中华情”文艺汇演;清明节的”演讲比赛等,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我们还能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作为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落后就挨打”的道理,从而唤起他们的危机意识,激励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大义,奋发图强,好好学习。 我们还应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意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乏为国牺牲的仁人志士,屈原自沉汨罗江,岳飞忍冤含恨、精忠报国,文天祥临危受命等,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他们的爱国事迹可歌可泣,流传千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词更是激励小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二、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儿童为主体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并越发引起人们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综合当前小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不难看出小学生已经处于复杂多变的德育环境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小学生的身心给予重击,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城镇,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儿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骄横无理、是非不分等现象日趋严重。而在农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留守家庭的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由于他们长期缺失情感关爱和德育引导,使得他们自卑、敏感、封闭等。这就需要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为小学的品德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学生学会谦让,《程门立雪》让学生学会尊师重教,《弟子规》教学生学会孝道以及积极求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更是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可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等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活动,比如编排经典故事,进行情景再现,设计与组织一些小游戏等,实际的操作与情景再现,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品德、为人处事、诚信仁爱等,对个人的修养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传统文化合理地规划到当前教学计划中,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构建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里的珍贵品质放大给当代小学生,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让他们学会做事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传统文化校本教材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耀眼夺目的精华成为世人所称颂的焦点,也是国人所引以为傲的所在。小学德育课堂应时常开展一些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外活动,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从而对其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比如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十一国庆节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进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到烈士陵园扫墓,打扫校外一条街、参观爱国主义展览馆,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聆听革命英雄讲革命传统故事等活动。正如 “三字经: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所说让学生知道处事做人的标准。“忠、孝、仁、义、廉、耻”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夫子德育内容的精髓。即便是进入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教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对国家、对父母、对他人以及对自己。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将其与小学德育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思政课教师应在保证一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工作中,保证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总而言之,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教育工作者通过找到其中的精华,对学生展开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