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   作者:文俊华
[导读] 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习创新意识的基石。这一基石需要建立在下列基础上。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文俊华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都亭办事处体育路小学  445400
【摘要】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习创新意识的基石。这一基石需要建立在下列基础上。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131-01

        引言
        所谓创造性思维,具体指的就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其创新思维培养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未来。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一、质疑、挑战是创新的源头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它来自对事物的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意识。教师要从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的圈子里彻底解脱出来。课程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双边的互动活动。这就决定了课堂的“问”具有双重性。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双主意识,还给学生“问”的权利,“问”的空间,“问”的内容。我们知道“问”源于“疑”,“疑”源于“异”,“异”源于“比”。产生疑问最直接的办法是对比,即引导学生将要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与文章的时代背景及现实生活比较,从而发现差异,提出问题。大凡语文课都包含一定的内容、形式和目的等,即每一篇课文教学必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三个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这几个问题之上提出更新颖、更高质量的问题来帮助了解文章的内容。由于学生年龄小,个性差异大,他们所提的问题可能模式化或毫无意义,教师要激发愿问者的兴趣,要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质疑问难的引导、调控。同时要善于把学生质疑的“球”抛给学生去解答,还要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知识、生活实际,通过分析、思考,自己找出答案,学会答疑解难。
        二、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思维是对传统型、常规性思维的突破,只有在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可能突破传统思维,产生创新的动力。因此,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尽可能地减少思维限制,鼓励学生针对语文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称量道具,引导学生了解“称”的含义,并且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曹冲,你会选择什么方法称量大象的体重?”学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用秤直接称量!”这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引导性的语言:“大象的体积非常大,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可以称量大象的秤呢。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么称量大象体重的吗?你们阅读课文就知道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同时,他们为了寻找答案,阅读的过程更具目的性,阅读起来也会更加仔细和专心。在这种更加轻松和自由的氛围下,学生畅所欲言,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发展。
        三、合理优化师生关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合理优化师生关系能够使其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情趣性和开放性,进而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常情况下,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性影响,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确保能够走进学生内心,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合理营造。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普遍处于权威地位,会在一定程度内忽视学生的尊严,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而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关怀理解学生个体,同时还需要尊重学生个体,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其次,教师还需要真诚对待每个学生,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班级内,同时存在优秀生和后进生,教师需要真诚对待每个学生个体,基于学生角度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与每个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确保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此为基础,能够确保教师和学生实现情感交融,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利用各种教学活动优化语文课堂质量
        小学生本身就是活泼好动的群体,在学习各种文化课知识的时候更加愿意参与到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的课堂环境中,并且能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深刻领悟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对语文知识抱有足够的研究热情。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最为适合的教学氛围中深刻领悟到学习语文课文中的深刻意义,这样的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更加活跃,在思维上会具有更为强劲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通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强化教师创新意识,合理优化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语文教学模式,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科学改进教学评价可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59-60.
[2]霍姗姗.基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03):93.
[3]张凤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