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探析 鄢建科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   作者:鄢建科
[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基本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建立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此对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和探讨。

鄢建科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杜市镇杜市中学  331117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基本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建立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此对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124-01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原本传统枯燥的教学策略。然而还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遵循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保留着应试教学的思想,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该问题同时也受到了教育部门和广大社会群众的高度重视,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高效开展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而阅读是学习汉语的主要方法。对于初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语文学习成绩与他们的中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同时,汉语科目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其他科目学习效果不好实际上与中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初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新时期,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正在加快。这需要教育者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从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与时俱进的改革。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完全是为了考试。他们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他们忽略了初中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开展初中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点的问题。第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式较为古板,更注重如何让学生根据阅读来进行答题,因此在讲解的时候就会落入只注重对文章段落的概括和主旨意思的分析表达,整个阅读教学的分析过程较为的模式化,学生只知道文章写了什么,题目怎么回答,但是却缺乏对文章美的欣赏。第二,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教学上准备得不充分,阅读教学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而且,由于教师引导的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因此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第三,由于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经典阅读有难度,然而教师没有一个好的引导,也没有与学生积极互动,因此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严重下降。在这样的现状下,教师的教学起不到好的效果,学生阅读学习效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开展仿写阅读内容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写作在考试中占据着较大的分值,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写作训练方面的力度,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仿写,从语言句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帮助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例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借助赞赏白杨树来歌颂农民的优良品质。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印象中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呢?”当教师对该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可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相联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布置写作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仿写《白杨礼赞》的写做方法,通过其它生物来表达对人物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二)创造师生互动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投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师生双方互动交流,教学内容才能实现由教学到学生的传递。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只立足于文本内容,还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接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学,也是在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里进行创造,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教学也是与学生互动的。所以,教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支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异议给予一个正确的反馈和引导,对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也要给予理解,对学生好的建议要进行肯定。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能够吸引学生保持听课的热情,是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新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堂内外的有机连接,重视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重视阅读教学的动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琦,高晓梅.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64.
[2]缪新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汉字文化,2019(24):93-94.
[3]刘琳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95.
[4]韦小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8(27):1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