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   作者:韦金宋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最大。要想学好语文,我们就必须学会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国小学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阅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学科文化的理解。家庭环境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韦金宋   广西省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中心小学  546108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最大。要想学好语文,我们就必须学会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国小学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阅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学科文化的理解。家庭环境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090-01

        引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希望参与到孩子的阅读学习环节中,教师也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效创设家校共育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组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一些阅读比赛。每天枯燥的课文阅读和生词写作都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而且学生的个性积极向上,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教室角组织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校的阅读氛围得以传播,使学生在受到整体阅读环境的感染后,能更自由地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阅读的机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阅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更有效地阅读,阅读内容也在逐步深化,使学生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比如学校开展相应的阅读竞赛,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国内外经典阅读片段,通过情感阅读,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内涵,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对经典的解读,使学生能够读懂这本书。同时,学生在阅读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理解知识,成为自己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有一个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学生读的书越多,就会知道越多的历史人物,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就越简单。可见语文是一门知识储备的学科。学校还可以召开读书分享会,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共同参与学生活动,加强亲子沟通。
        二、家校共育融入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可在课文内容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故事和典故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拓展。这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能够充分理解与课文息息相关的故事情境,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与此同时,通过故事引领家长融入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来,家长与学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比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在课堂开始阶段将搜集来的故事进行评选,选出最具感染力的身边故事。通过故事情境的渲染,课堂氛围非常积极。以地震为主题的感人故事很多很多。本课主要讲的是父子亲情。那么,教师就可以亲情为主来讲一讲地震中的真实故事。《母亲的故事》就是非常感人的亲情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抚着地支撑着身体,看上去有些诡异……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身子底下摸索……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母亲誓死保护自己孩子的伟大亲情使每个学生都听得入神。课外安排阅读任务,与家长一起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篇课文,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相关感人的故事。或者以“如果那个孩子是我”为主题进行作文,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完成自主阅读和写作。通过故事渲染情感,再以情感为铺垫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感,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集体阅读氛围
        家校合作模式中的家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家庭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小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态度。为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等电子设备,每天进行适量的阅读,从而带动孩子进行阅读。若家长在监督孩子读书的时候玩手机,不仅会使孩子对阅读产生抗拒心理,还会制约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家长需要与孩子一同阅读,以便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家长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文本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好功课,选择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文本。家长应先让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不能强硬地向孩子灌输晦涩难懂的知识;在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时,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比如互相讲故事的方式,或者由趣味性图画引入阅读主题等。同时,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的时候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深入了解阅读的内容,明白孩子在读什么书。总之,家长要用心辅导孩子,真正重视孩子的语文阅读教育,增进亲子间的文化交流,让孩子获得愉快的课外阅读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要从阅读能力的提升入手,保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指引。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不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学习,感悟阅读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海清.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J].新课程,2020(43):178.
[2]赵颖.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9(11):26.
[3]王盼.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