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孙杰
[导读] 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孙杰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均为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并出现了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56例患儿经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共计23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例数最多的为寒战,占比率为12.50%,高热症状次之(10.71%)。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期间易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在治疗时要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观察输液情况,并及时发现与处理各不良反应,以此控制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
        川崎病是一类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以及出疹性结缔组织病,儿童的病发率较高[1]。静脉大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控制心肌梗死的产生率,同时还能降低冠脉损害。然而,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清免疫球蛋白溶液,在注射时极有可能会出现血清学反应,下面我们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儿资料,并总结不良反应情况,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收治川崎病患儿56例,其临床症状均与第三届川崎病会诊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在56例患儿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22例,其年龄为0.4-7周岁,平均年龄(3.72±2.04)周岁。患儿临床表现包含:双眼球结膜充血、发热、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唇潮红皲裂、肛周或趾端脱屑、杨梅舌等,同时还伴有腹痛、咳嗽、腹泻、流涕等症状。入院血培养检查呈阴性。对本研究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使用单剂量丙种球蛋白为患儿进行静脉注射(2g/kg),以葡萄糖(浓度为5%)分瓶静脉输入,第一瓶的剂量为20ML,输注时间超过30min,第二瓶输注速度在每分钟0.5-1ml之间,对患儿输注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2]。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此文中的数据加以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X?”对数据项加以检测。结果显示为P<0.05,即说明研究数据比较差异度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56例患儿经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共计23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例数最多的为寒战,占比率为12.50%,高热症状次之(10.71%),详情见表1。
表1 56例患儿不良反应记录表

        3.护理
        3.1输注管理
        在为患儿输注前要告之给患儿家属并征得其同意(签订同意书后即可操作),由于丙种球蛋白不仅仅是免疫球蛋白溶液,同时也是血液制品,极易受到污染,在使用时也容易产生血清学反应,临床曾出现后过敏性休克的报道[3]。在短时间内如果输注较大剂量,或者输注速度偏快,将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大剂量冲击时需要的药量多,治疗费用贵,对于存在丙种球蛋白耐药的患儿在治疗后无法获得良好的疗效,有些还需加入激素来治疗,或者配合阿司匹林,长期用药会刺激患儿胃肠道,并出现反酸、腹痛、胃酸增加、嗳气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胃肠道出血,这些并非两种球蛋白治疗的副反应,医务人员必须向家属详细说明,以此指导家属能及早为患儿用两种球蛋白治疗,以此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对于输注方式的选择,应选粗直且弹性佳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这能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由于患儿年龄小,为了避免针头脱出、药液渗漏刺激皮肤推荐使用留置针[4]。
3.2丙种球蛋白的输注注意事项
丙种球蛋白的酸碱值大约为±4,输注时要使用葡萄糖(5%)稀释后输入,而不可使用碱性液体配制或冲管,防止溶液性质发生改变,对其疗效产生影响。丙种球蛋白的价格较贵,同时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为了防止浪费,临床往往会采取分瓶输注的方式,以免因一次性配制所造成浪费现象。直接输注的液态丙种球蛋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干净,在注射时不可加其它药物,若在输入其它药物后再输入丙种球蛋白时,必须更换输液器与输液瓶。
3.3不良反应护理
在为患儿输入丙种球蛋白时若出现高热、寒战等不良反应,则应减缓输注速度,同时配合物理降温或服用阿司匹林,在症状得到缓解后,即可继续输注。本研究中,有3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皮疹反应,均为散在性,并以面部为主,伴有瘙痒反应,医护人员立即减缓输注速度,并于完成输注后静脉滴注10ML葡萄糖酸钙,另外2例患儿于次日皮疹即完全消失,有一例皮质持续至输注后第3d消退。本研究有2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反应,对于这两例患儿的处理方式除了减缓输注速度外,还给予氧气吸入,在安抚好患儿情绪的后完成输注,未发现任何继发的不良反应。
由上可见,临床医护人员要完全熟悉丙种球蛋白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在输注期间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程来操作,要保证无菌技术,根据医院要求进行保管。输注期间要注意观察,一旦有不良反应出现则要及时处理,尽最大努力降低莪不良反应率,同时,及时记录输入时的不良反应与对应的处理方式,并对不良反应实物加以封存保管(在医患双方同时在场的情况下),以免日后发生医疗纠纷与事故。
【参考文献】
[1]田玲红.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8):176-178.
[2]章慧,刘军.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1):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