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晨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省 芜湖市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早期运动护理;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使患者肢体活动变少或自主活动受到抑制[1]。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及浅静脉怒张等。轻者增加经济负担,重者严重危害生命。因此要积极采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有效措施,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本次研究通过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组对比,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6~74岁,平均56.89±8.47岁;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17例,年龄44~76岁,平均57.34±9.06岁。纳入标准:(1)均为脑出血术后患者;(2)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无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3)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同意认可。排除标准:(1)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2)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构成上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征、用药指导、协助家属帮助患者做简单活动等。
观察组采取早期运动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阶段性的活动方案,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相互结合,最后转化为主动运动,并适当增加运动量;(2)术前,将患者脚后跟用小枕垫高小腿悬空并与床面成30O角,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的伸、屈及内外翻运动,每次20分钟,每个方向进行20次;(3)术前按摩患者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由远到近依次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4)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伸屈,每分钟20次左右,在术后2~4小时进行;(5)患者麻醉恢复后,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翻身,每隔2小时进行1次,术后2~4小时进行;(6)护理人员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早期自主锻炼,可做深呼吸,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等,每分钟20次左右,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与臀大肌做长收缩运动,每次收缩并放松保持5秒,每隔动作重复锻炼20次。
1.3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n=34)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2.94%;对照组(n=34)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14.70%,组间比较(X2=8.598,P=0.00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2]。一旦发生,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疾病轻者可致残,重者可以发生肺全塞而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3]。为此实施积极有效预防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文献指出,早期运动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对于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欠佳。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运动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证实早期运动护理对于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可作为脑出血患者术后理想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梁锶锶, 刘洁, 王娜娜. 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26(02):161-162.
[2]常春婧. 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07):257-258.
[3]郭利明. 早期运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