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   作者:董花
[导读] 学生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遵循教师指导,将特定环境的历史问题作为基础,使用历史研究方式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知识展示出来的开放性、过程性等特征也直接反映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研究性学习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是顺应素质教育工作要求的一种表现,能够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在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必要性的前提下,探讨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

董花   纳雍县第一中学  553300
【摘要】学生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遵循教师指导,将特定环境的历史问题作为基础,使用历史研究方式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知识展示出来的开放性、过程性等特征也直接反映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研究性学习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是顺应素质教育工作要求的一种表现,能够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在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必要性的前提下,探讨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015-01

        1、研究性学习概述
        研究性学习更加偏向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引,以具体的学科知识作为研究专题,在学生全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自主的探究、获取以及掌握学科知识,这种学习模式有效弥补了之前理论灌输式教学中的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缺陷[1]。在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能力水平,选择合理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真正帮助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独立存在个体。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以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融入到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于各个方面知识的深刻理解。
        2、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助攻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能力水平得以逐渐提升,并且逐渐觉醒了自我意识,也促使他们更加希望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表现自己,对于各学科知识学习也展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得以落实的重要思想基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使得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体系在变更之后,要求教师在全面激发学生知识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自主掌握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点,并持续拓宽其历史视野,借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研究性模式能够有效满足这一需求[2]。之前沿用的理论知识灌输学习模式使得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点的状态,挫伤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能够将历史知识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真正激发并维持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上的兴趣和积极性。
        3、如何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3.1以教材深层挖掘为基础结合接受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更为显著,并且各个学科课程体系也逐渐向着研究性学习方向进步、发展,这对于学生改变之前学习的被动状态以及僵硬记忆背诵等现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以现存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独立进行思考,通过自主探索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够经历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形成的过程,但却非意味着理论知识灌输教学需要被完全摒弃。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需要在深刻挖掘历史教材中研究课题的前提下,有效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和研究性学习两种教学方式式。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洋务运动这部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其中有关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等基础知识,完全可以使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完成,而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评价,教师却不需要将已有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以自己在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为基础,在为其补充相应的历史事实资料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这些历史事实,在全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来持续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水平。在教师完成简单历史基础知识灌输之后,引导学生以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探究历史结论形成的这一过程,借此培养学生思考评判历史的方法以及能力。
        3.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研究性学习模式更加强让学生成为知识学习中的探究主题,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结论形成过程。故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要求学生针对教材、所学内容大胆提出对应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多多引导进行历史知识的主动探究,确保学生可以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对于历史知识的正确深刻认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探究、解决能力,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能力基础,同时这也是学生形成自己有关历史知识认知的关键环节[3]。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一课中,面对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形势下,中国为何选择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不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可以吗?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教师通过展示给学生史料和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认知和情感态度,从而实现知识点的落实和核心素养的落地。
        3.3以热点问题设置课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
        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之后,立足客观历史规律层面认识、分析现实问题,借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念。在高中阶段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因为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更加像是历史大事件年纪,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探究、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当下的热门时事以及当地的发展历史出发设计贴合教材内容研究课题,并引导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自主进行历史知识探究。尤其是在引导探究当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辨别其真伪的前提下,形成小论文或者是调查报告的结论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身历史综合素质水平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
        4、总结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体知识学习地位的模式,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经历完整的结论形成过程,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在贴近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有效结合灌输和研究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1]练小刚.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03):188.
[2]刘艺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1):18.
[3]严婷婷.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高考,2019(35):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