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整本书阅读形式及检测评价探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1期   作者:钟勇明
[导读]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对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视,那么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基础素养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就整本书的阅读方法、课外延伸活动的形式、检测和评价办法等,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钟勇明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第二中学  336100
【摘要】随着中学语文教学对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视,那么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基础素养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就整本书的阅读方法、课外延伸活动的形式、检测和评价办法等,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方法;阅读指导;课外延伸活动;检测和评价办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003-01

        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会影响语文的成绩和写作能力,关乎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基础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1.整本书阅读方法。
        1.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要选择比较有趣味性的读物,让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上好阅读导读课。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推荐书目,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对一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所以,成功地激发学生对某本书的阅读兴趣便成为导读课的主要任务。比如:在某一阶段规定班级内统一阅读《堂吉诃德》这一本书。     
        ①设置疑问,引起阅读兴趣。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首先,老师可以先简单的介绍堂吉诃德这个人物,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②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有意识的培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从头至尾读完整本书的习惯。 
        在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将循序渐进,在班级内进行同一时间阅读,全班统一进度。从而起到督促作用。并且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从而养成学生读完整本书的习惯。 
        第二、圈点勾画、做批注的习惯。 
        刚刚第一次接触整本书阅读的同学要学会圈点批注,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当中简单的圈出好词佳句即可。 
        第三、反复阅读的习惯。 
        (1)通过对书本设置问题,让学生对于书中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反复阅读。 
        (2)在班级内展开读书交流,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班级内为同学朗读。 
        1.2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毅力。
        教师要利用语文课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维持学生阅读兴趣,推进学生的阅读进程,培养学生的阅读毅力。
        (1)深入阅读,开展主题讨论。 
        每本书都应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内容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整本书教学价值分析后应明确书目的主题,并且要围绕主题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否则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其整体性、方向性和目标性的意义。
        (2)开展阅读活动,维持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将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在实践收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绘画表意活动、故事表演活动、猜谜活动、辩论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的活动形式,既可以维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持续的阅读,而且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2.拓展整本书阅读课外延伸活动的形式。
        2.1诵一诵,含英咀华出滋味。
        文学经典是人类思想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泱泱文化的源头,它历经岁月的淘洗,传递跨越时代的思想光华。好的文学经典都值得细细品味吟诵。而且朗诵可以丰富口头语汇,增强语感,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及语言美。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经典诵读”社团,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在吟诵中,把静止的书面语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调动了他们的口、眼、脑,显然要比仅用眼、脑来"看”要优越得多。
        2.2写-写,独具匠心巧摘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检查孩子的读书效果,做摘录、写读后感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招数”。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极不喜欢这样的作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每本书的特色,设计个性化的阅读学习单。这种订单式的学习单新颖有趣、富有创意,备受学生欢迎。
        2.3辩一辩,各抒己见展口才。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在思辩中,学生的口头表达可以得到训练,在思辩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提升,能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阅读一本书,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学校可以组织辩论社团,让学生对同一本书谈看法、辩是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4编一编,奇思妙想求创意。
        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奇思妙想常常涌现。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学校可以在不同年级开展编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2.5演一演,一个学期一台戏。
        比如当我们学到话剧《雷雨》,可以试着让学生演出这一场话剧。我们也可以尝试在每学期共读的书目中选择一-本适合的表演一 场话剧。从选戏、编剧、安排角色、记台词、使用音乐和舞蹈、准备道具,直至期末面向家长的汇报演出都有学生负责,在活动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3.探究整本书阅读检测和评价办法。
        开展丰富的活动,在评比中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收获阅读的喜悦。
        对各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进行案例分析,整理成册。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价。主要检测方式为读后感写作与评比、诵读比赛、辩论比赛、话剧比赛、“读书之星”和“书香家庭”等,评出优胜者。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形式与阅读检测评价的实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整书阅读,深入对文本的理解,积极拓展思考,让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实现中学生生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
        总之,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整理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目录,成册推荐给学生;推出系列阅读指导课实录光盘;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学生阅读实际的具有推广借鉴意义的整本书阅读形式和方法;建立整本书阅读的检测评价体系,积极撰写论文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及专家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