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华
湖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1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具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
前言:创伤性骨折是医院常见的骨科疾病,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业也实现大跨步,这就导致了意外事故频繁产生,严重的就会出现骨折等情况,创伤性骨折的患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疼痛感,疼痛是人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是理智、情感和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骨科医护人员在骨科手术施行后,经常会发现有患者因突然遭受意外,情绪失控,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担心术后致残等,因此出现绝望心理,形成术后严重心理障碍,过度夸大伤势和疼痛程度,此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排除患者的内心障碍,尽可能的为患者减轻病痛,对患者能早日恢复身体机能提供了帮助, 同时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将对照组选取的50例患者实行常规性骨科护理。
1.2.2 护理组
在对照组常规的治疗中增加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个性化护理,让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更快的康复。根据临床调查可知,大部分严重的骨科创伤患者在入院进行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心理障碍,表现在不能接受自己受到创伤的现状,不与人交流,甚至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因此,骨科护理应满足一下几点要求。
①心理干预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施予个体心理护理干预。骨科患者多因遭受突然意外,导致情绪失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歇斯底里等外在反应,想象夸大伤痛。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术后情绪反应,掌握患者心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引导患者正确面对意外,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积极心态的引导。患者术后情感均较脆弱,需要关爱安慰,护理人员进行伤口检查、换药时常因恐惧、怕痛等拒绝抵触检查和换药,此时,护理人员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耐心、细致地给予宣教,陈述利弊,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在检查换药时,动作轻柔、熟练,并对患者给予安慰、鼓励,使其勇敢面对。
②环境干预
众所周知,心情好对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有好处。因此,舒适的治疗环境是骨科康复治疗的基础。不仅从心情层面,就是从病人自身来说,适宜的温度,舒适的病床,充足的阳光,湿度适宜等让身体赶到舒适。对于身体严重受损的患者,应将其安排在相对安静的环境内,尽量腾出空间给病人及家属,让他们安静的治疗,避免嘈杂的环境造成心情烦躁,加重病人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并且一个舒适的病床不仅能够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患的痛楚,更愿意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因此,需要在对治疗没有影响的前提下,与医生商量,将病人安排在一个尽量舒适的体位上。
③舒适干预
创伤性骨折患者不仅需要打石膏,做牵引。还要进行辅助治疗,例如输入抗生素、消炎药等帮助患处恢复。在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质量较好的血管进行输液。例如,病人的上肢骨折,医生在输液时尽量在下肢部位选择输液点,如果病人下肢骨折,医生在输液时应尽量选择上肢进行输液。此外,应尽量照顾骨折病人的情绪,例如病人处于极度焦躁阶段,不配合治疗。此时,不应强制对病人实施治疗,应先让家属或者是专业的心里疏导人员对病人进行心里疏导,待病人情绪稍微稳定后,在征求患者意见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问卷由我院医师共同制定,其中共50题,包括对医疗环境、医护人员护理相关情况、回访情况等方面的调查,择期发放并回收,问卷形式采用百分制,卷面分为六十以下的是不满意,六十分到八十分为比较满意,八十分到一百分是满意。再通过对患者护理之后的心情和病情进行测评。护理干预之后的心情是否比没有护理干预之后的心情要好和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康复是否有信心和接纳自己的病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进行护理的骨科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分值是(73.26±5.14)分,高于对照组的结果(60.26±5.48)分,P值<0.05。如表1:
表1 对比2组生活质量
.png)
由上表明显的看出护理干预比没有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要高。说明护理干预更符合患者的需要。
4 结束语
手术对于任何一个患者来说都有风险性,尤其是创伤性骨科患者,此类患者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疼痛感,而这种疼痛感会对人产生血压升高和免疫力下降以及耗氧量增加等并发症,阻碍了患者的恢复,创伤通常比较突然,让患者在心理上较难承受,加之疼痛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要加强交流,给予疾病及疼痛的相关指导,在生活细节上多关心患者,抚平患者心灵上的创伤,通过加强护理干预,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密切观察疼痛的情绪反应,给予解释、安慰,减轻不良情绪引起的增敏性疼痛。因此要加强对创伤性骨科患者心理干预,可以通过生理、心理共同作用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院从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予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发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明显低于未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情绪稳定,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疼痛程度也自觉随之得到缓减。可见,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生活信心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科学地掌握治疗原理和康复锻炼知识,有助于减轻患者因对骨科手术知识的缺乏产生的认识偏差,有助于患者更积极乐观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骨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从心理角度达到减轻疼痛的影响,临床具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雪.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05)
[2]张云兰,刘国庆,金燕婷,张琳.综合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25)
[3]吴春艳.优质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7(09)[4]王惠敏.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8)
[5]姚坤,李敏,唐雨雪.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