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熊爱新
[导读] 观察高质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93例
        熊爱新
        新生儿医疗保健中心二病区广西南宁市530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质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93例,其中常规护理45例为对照组,优质护理干预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47.91%),有效18例(37.50%),无效7例(14.58%),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治愈11例(24.44%),有效12例(26.67%),无效22例(48.89%),总有效率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出血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促进肺出血的消退,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疗效和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肺出血;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3例新生儿肺出血病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将48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病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早产合并肺透明膜病、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所有患儿均具有发生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其中肺炎患儿89例(95.69%),呼吸衰竭患儿70例(75.27%),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2例(66.67%),其他如颅内出血、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的患儿比例达40%以上。排除标准:严重肺出血来不及抢救的患儿;总住院时间<1d的患儿;临床资料不全的患儿。
        表1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男/女    胎龄(周,x±s)    日龄(d,x±s)    体质量(kg,x±s)    早产合并肺透明膜病[n(%)]    窒息发生率[n(%)]
观察组    48    28/20    36.12±3.73    0.78±0.26    2.56±0.67    5(10.42)    26(54.17)
对照组    45    26/19    35.92±3.64    0.82±0.27    2.53±0.71    5(11.11)    24(53.33)
χ2/t值        0.887    0.792    0.609    0.913    0.574    0.64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
        
        1.2方法
        对患儿施行严密的护理监测,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基础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疾病早发现: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将新生儿肺出血高危患儿送入ICU,并进行严密监护,加强呼吸功能、吸气负压等生命体征监测,潮气量平台压、呼吸节律及频率,并确认患儿是否有吸气劳累症状,如三凹征及胸部活动异常、喘息等,监测循环指标,包括心率、心率、血压。监测患儿氧合能力,无创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或有创动脉血气分析,严防酸碱失衡和离子紊乱。同时,还要监测中心体温和每日摄入量的变化,避免体温过低、脱水和水肿。(2)肺出血应急预案:一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恶化,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急救准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气管插管完成后,及时吸痰,清除气道分泌物。吸痰时应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储备,每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且应在3s内,以免长时间吸痰造成缺氧。如果一次不能吸收,可改为重复操作,每次间隔10s,随时吸氧。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生理指标调整呼吸机参数。呼吸机被设置为压力触发模式。潮气量和潮气压力不宜过大,以免气压伤。同时注意呼吸道的加湿和管路的清洁。如有分泌物反流,应及时更换。常用的抢救药物有速尿、维生素K、立止血等,护理人员应熟悉每种药物的药理性质、起效时间、给药方式,做到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3)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注意治疗各环节的保温护理,防止原发病加重和体温异常引起的肺出血。保持儿童皮肤干燥,及时清除污染物,避免皮肤接触,避免空气中形成对流带,走过过高的体温。输入液体需要通过加热装置加热,采用充气式保温毯可以更好地达到保温加热的效果。严格监测体液平衡,既能满足器官的供血,又能防止体液过多积聚,加重心肺负担。此外,还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补充,提高其抗病能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判定为治愈;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尚存在临床症状,判定为有效;生命体征异常,患儿随时有死亡危险,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愈23例(47.91%),有效18例(37.50%),无效7例(14.58%),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5.42%;对照组患儿治愈11例(24.44%),有12例(26.67%),无效22例(48.89%),治疗总有效率为51.1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5)。
        2.2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x±s)

        
        3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多发生在各种疾病的终末期,其主要危险因素是窒息或严重感染。加强围产期管理,降低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率,降低肺出血的发生率尤为重要。肺出血常有多种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在本研究中,新生儿肺出血有许多并发症,如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心力衰竭等,通过采用呼吸机正压通气、积极防治、输注血浆、全血等综合治疗措施,死亡率可以降到最低。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准确配合,完成应急预案,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47.91%),有效18例(37.50%),无效7例(14.58%),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治愈11例(24.44%),有效12例(26.67%),无效22例(48.89%),总有效率为5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肺出血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能改善缺氧症状,加速患儿的康复,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新生儿肺出血的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率,促进患儿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丘小莹.新生儿肺出血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04):819-821.
        [2]郭玮,李清峰,吴明赴,吕翔,符明凤,刘凤,王伏东,蒋丽军.新生儿肺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02):162-163-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