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凌,史艳萍,韩学艳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986例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人数均为1493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与常规护理,评估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达到94.8%,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更高,为95.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有利于提升疾病认知,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神经内科;应用效果
引言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疾病预后不佳等,且大多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还会伴有行动、认知、语言等功能障碍,因此导致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比较繁重,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针对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护理管理研究的重点。精细化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护理创新模式,该模式将科技作为基础,充分地将科室的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分析神经内科中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后对于护理质量改善的情况,以期为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入组标准,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2986例神经内科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发放随机数字编为不同小组,各1493例。观察组:男性783例,女性710例,年龄最小为41岁,最大为88岁,平均(62.61±4.72)岁。对照组:男性788例,女性705例,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为86岁,平均(62.53±4.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1)规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根据规范化健康教育管理的理念,针对各个护理岗定制制度化、人性化、体系化职能责任,推进护理分层负责制。让护士长对各个岗位的护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若临床实践中存在特级护理、一级护理需求多等现象,可适当增加夜班值班护士数量。2)规范化健康教育工作流程。①针对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将生命体征监测时间调整至6:00-7:00以及14:00-15:00,以避免打扰患者的休息,防止与护理时间交叉重叠。②规范化健康宣教流程。科里每周二、周四组织2次集体健康教育。③细化入院接待流程、输液护理流程、回访流程。3)规范化健康教育风险管理。提高年轻护士对于风险管理的能力,包括神经内科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因素例如患者坠床、跌伤、压疮、烫伤、自杀以及护士护理文书书写不当、给药错误等的认知程度。针对神经内科患者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特点,学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能识别患者的自杀倾向,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调查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进行评估,最高分为100分,超过90分即非常满意,80~90分之间即满意,不足80分即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安全防护、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书,每项分值为25分,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优963例,良452例,差78例,优良率达到94.8%;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优686例,良364例,差443例,优良率为70.3%,两组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两组对护理十分满意分别为984例、702例,基本满意分别为436例、336例,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vs.对照组为95.1%vs.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738,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护理项目,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及对疾病的重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感,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根据研究指出,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文化水平给予患者疾病与治疗方式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情诱发因素以及治疗措施,并对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嘱咐,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依从度。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大多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通过视频宣教、发放健康手册、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告知患者术后置管的必要性与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与配合,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减少患者消极情绪,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进行干预后,患者疼痛感得到明显降低,这就表明,疼痛护理加强了患者注意力的转移,通过遵循医嘱对患者实施药物镇痛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患者经健康宣教后,提高了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减少了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性情绪,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从以下方面进行:①提高患者认知: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定期开展神经内科健康知识讲座,包括疾病的危害、治疗方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同时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学习的监督,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学习的主动性。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以及病情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就相关疾病健康知识进行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病情能够有着充分的认知。③饮食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合理饮食,在日常饮食中保障充足热量的摄入,适当的对蛋白质进行补充,同时增加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确保饮食均衡,降低钠的摄入量,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健康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对比(P<0.05)。因此,健康教育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患者经健康教育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服药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依从性好,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方面值得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敬辉.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3):127.
[2]孔岩.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1):1406-1407.
[3]张红.神经内科安全管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62-163.
[4]朱向香,周元林,余玲萍,马文华,谢灵敏,谢晓梅.健康教育路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并发症的干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9):3421-3423.
[5]娄亚.对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92-93.
作者简介:丹凌(1985-09-),女,汉族,本科,云南昭通,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