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秦瑛
[导读] 探究风险管理于精神科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5月中,选择122例精神科患者研究
         秦瑛
         武汉市优抚医院  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于精神科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5月中,选择122例精神科患者研究。将其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划分组别,每组均61人,同时采取差异性管理措施,最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不良风险事件。结果:研究组在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上更佳,P<0.05。此外,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6.56%、常规组16.39%,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临床患者,需要常规护理上强调风险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概率,整体上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精神科
        精神科患者护理相比其他患者而言,其实更具有风险性。当患者发病时其行为失控,很容易出现攻击伤害他人、自残自伤等行为,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1]。护理人员要及时制定并落实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以便于尽早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保障患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风险管理对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的效果后,并总结出相关护理措施,累积工作经验。鉴于此,本次以我院122例患者的差异性护理工作为例进行探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了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22例,其入院时间在2018年10月~2019年5月,所有患者疾病种类分别为:精神分裂9人、躁狂症34人、偏执型79人。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此次护理。②肝肾功能损伤[2]。③心、脑等重要器官疾病。随后,将其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划分组别,每组保持61人。常规组中,男33人,女28人,年龄在48.9~73.4岁,均龄(44.25±5.4)岁,平均病程(3.20±1.71)年。研究组中,男30人,女31人,年龄在49.5~75.3岁,均龄(45.10±4.9)岁,平均病程(3.50±1.34)年。两组其他资料对照,P>0.05。研究过程均获伦理委员会许可。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基于此增加了风险管理,具体包括:
        ①强化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由于精神科护理特殊性,要重点强调对于护理人员的教育,并使之不断学习,将科室内以往出现过的风险事件当做案例总结。同时,科室内定时开展主题宣教工作[3]。让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制度,进而在提升护理风险能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②监控护理风险。推进“三级护理管理”制度,不但需要每天对患者护理情况做好监测,科室内还要开展护理质量提升活动。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制定科学化、人性化交接班制度,以提升科室内护理监控质量。此外,护士长要检查每日护理工作书写,以便及时纠正不合理之处,减少医患纠纷。③建立及完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性为患者实施评估及干预措施,若发现存在有自杀、损物倾向,及时做好“三防”标识,且当不同护理人员工作交接时,要将相关重点残留问题交代清楚,以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及完整性。④改善护理环境。找出病房内存在可能威胁患者安全的物品(如水果小刀、易碎物品等),并确保病房地面清洁后能够干燥、整洁来防止患者跌倒[4]。⑤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教育。患者及家属对待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而要有效对其实施安全教育。一方面,耐心地疏导精神病患者不良情绪,使之愿意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让家属认识到精神科患者中常见的多种风险类型,使其明确其危害性,进而有效保护患者,消除可能的风险因素。⑥组建护理工作监察小组。安排院内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小组,其目的是积极展开对日常护理工作的监督,及时分析出护理中是否存在不完善或不规范之处,便于后期护理工作优化,以强化干预有效性。
        1.3、评价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从多个维度分析,评分越高情况越好。
        ②对比两组出现的不良风险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t值及X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3、结论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意义重大[5]。探究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能提升护理工作者自身风险意识,激发出与患者、家属间的交流,从而减少因交流不畅所引发的风险因素。第二,能够大幅度地改善护理工作质量。从此次研究结果也可得知,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能够将服务过程及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详细且正确的记录下来,文书质量有明显优化。第三,提升了护理工作满意度。由于强化了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使其了解到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进而能够从自我做起,理解和支持护理人员工作,提升了科室工作效率。此次研究的结果数据也可证实上述优点。综上,风险管理对于精神科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意义深远,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事件,应被积极运用。
参考文献
[1]刁雪云.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2):133-134.
[2]邵燕南,耿玲珑,单建华.探析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3):103.
[3]王虞芳.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9):103.
[4]金花,浦熙宸.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74.
[5]柏海丽.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