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PSQI及TESS评分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   作者: 龙胜男1 陈亚利
[导读] 分析失眠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PSQI及TESS评分的影响。
         龙胜男1  陈亚利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失眠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PSQI及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11~2021.1内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30例,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QI(睡眠质量)及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PSQI及TESS评分无对比差异(P>0.05),但干预后的研究组患者期PSQI及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治疗,减轻患者的药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字】失眠症;认知行为疗法;睡眠质量
          失眠症主要指患者睡眠时间不足、早醒、夜间觉醒次数多或者难以入睡,并且影响到次日工作生活,次日有精神不振、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1]。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失眠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呈年轻化趋势,已引起医学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对于失眠症多采用镇静或催眠药物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可通过药物治疗取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大部分镇静和催眠药物具有一定的药副作用,若长期服用还可能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损伤[2]。因此,加强患者的临床干预,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药物治疗周期,促使患者积极联合辅助疗法,如适当锻炼、作息规律、睡眠静坐等,以此起到提高患者睡眠治疗和降低药副反应的目的[3]。基于此,本文就失眠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PSQI及TESS评分的影响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9.11~2021.1内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以临床干预方式分为参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29.32±1.01岁)和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28.08±1.54岁)。所选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即给予右佐匹克隆(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09?)口服治疗,每日睡前口服1片。持续用药6周。
          .2.2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即与患者展开一对一的交流,了解患者失眠症诱因,与患者建立平等的医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心理诱因给予个性化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等。且了解并评估患者当前生活方式,对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给予健康生活指导,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和睡眠习惯,并加强患者的监督管理,定期给与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当前睡眠状况及药副反应情况等。如有必要可建立失眠症病友群,定期在群内推送一些健康小知识和不健康生活习惯危害等,尤其加强适当运动对促进睡眠及提高睡眠质量的优点肯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及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越高副反应越强)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QI及TESS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PSQI及TESS评分无对比差异(P>0.05),但干预后的研究组患者期PSQI及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QI及TESS评分对比(,分)
时间    组别    PSQI    TESS

          3 讨论
          当前临床中,失眠症并不少见,大部分失眠症患者均存在心理障碍,且多合并认知障碍,缺乏对失眠症的正确认知,药物治疗对失眠症患者而言虽能快速缓解失眠症状,但对患者的心理负担无法起到缓解或改善效果,甚至可能因药副反应加重心理负担,难以取得理想疗效[4]。而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干预,通过与患者展开有效的沟通及认知重建,通过沟通了解和评估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而采取个体干预,可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纠正患者不健康生活及睡眠习惯等,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可最大程度避免患者产生助眠药物依赖,以此起到保障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患者的用药周期,降低患者药副反应的效果[5]。
          综上所述,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治疗,减轻患者的药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仝巧英, 张宇鑫.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于焦虑症失眠症状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14):105-106.
[2]刘欣欣, 王亚博, 王晓雪,等.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疗效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2(04):15-21.
[3]吕丹, 梁爽, 王一沙.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客体及空间工作记忆功能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20,18(11):803-807.
[4]张燕, 申军. 滋肾平颤汤联合多巴丝肼片对老年帕金森病伴失眠症病人PSQI评分,TE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017(024):4046-4050.
[5]李盼洁, 刘欣欣.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 042(006):73-74.


课题名称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失眠护士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号  四川省护理科研课题计划(编号H20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