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首都国际机场紧急医学救援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 100621
摘要:目的,针对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方法,从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110名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应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在急救反应时间与有效救治时间方面的差异,急性生理评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实际发生概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急救反应时间方面,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在有效救治时间方面,对照组短于研究组,(P<0.05);在GCS评分方面,对照组低于研究组,在APS评分方面,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在病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不仅能保障急救反应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还能明显延长有效救治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颅脑损伤;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应用效果
1基本资料与主要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110名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人。其中对照组由32男23女组成,实际年龄范围为(19-73)岁,平均年龄范围为(53.7-61)岁;研究组由30男25女组成,实际年龄范围为(18-71)岁,平均年龄范围为(54-62.3)岁。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
研究组:采取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出车前的护理:保障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在规定时间完成救护出车任务,同时确保专业救护司机的配置并熟知路线尽快到达出诊地点,由此缩短救护车在路上的时间。
1.2.2途中护理:在赶往救护现场的路上及时与现场的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被救治者的基本情况,如具体受伤时间,人数,目前的生命体征,现场的环境等等,叮嘱患者保持平卧状态。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指导现场人员进针对性的处理。同时保障双方电话畅通,确保全面掌握现场的详细情况。
1.2.3急救现场护理:到达急救现场后,医护人员系统的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科学结合患者的各生命体征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例如,针对昏迷的患者要及时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及时有效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并引导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如果患者出现了舌后坠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口咽通气管的放置处理,如果情况严重的还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处理,安装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保障患者在5分钟之内能够得到初步性的急救护理,并安全平稳的转移到救护车上。
1.2.4转运护理:护理人员在转运患者去医院的路上要积极的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由此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将患者的病情与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具体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详细的告知患者家属。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联系相应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如检验科,影像科,脑外科,ICU以及神经内科等,由此保障到院后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1.2.5院内抢救护理:在到达医院前的5分钟之内科学判断患者的伤情,并联系相应的科室做好接诊准备与会诊准备。当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之后则立即与对应的科室进行交接,同时引导患者家属尽快办理入院手续。
1.3具体观察指标
1.3.1急救反应时间与有效救治时间
急救反应时间,主要是指当医护人员接到求助电话后到急救现场的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即患者从开始接受救治到抢救结束期间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平稳的时间段。
1.3.2(APS)评分和GCS评分
对两组患者的(APS)评分和GCS评分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其中APS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抢救的预后越差。
1.3.3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通过统计分析具体的数据,对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2结果
2.1急救反应时间与有效救治时间方面
在急救反应时间方面,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在有效救治时间方面,对照组短于研究组,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GCS评分与APS评分方面
在GCS评分方面,对照组低于研究组,而在APS评分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的实际发生概率方面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8/55),而对照组的为32.73%(18/5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且影响严重的特点,所以一旦发生颅脑损伤,患者如果在5分钟内得到急救处理,并在30分钟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则能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死亡与伤残的概率。而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则能保障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是建立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之上的新型护理模式,将其应用在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中,能够在落实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优化护理工作的内容,拓展护理工作的范围,保障患者从救护现场到医院的过程能够得到系统专业的急救护理,在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延长有效救治时间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由此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细银,张梓童,蒋彩霞,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救护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64-165.
[2]徐育智,李松年,谭云鹤.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早期气管插管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