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倩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8例纳入研究,经随机数字表分为甲组(n=34例)行常规护理,乙组(n=34例)基于甲组+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乙组焦虑评分低于甲组,但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甲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并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不良情绪
老年糖尿病护理中不仅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针对性干预,还需要考虑从心理调节入手,改善老年患者主观心态,从而激发患者与病魔持续战斗的欲望,更好的调节心理情绪、改善生活质量[1]。为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本文对照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2]中的诊断标准;相符;年龄≥60岁;对研究已知晓,自愿参与且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认知、理解等障碍;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纳入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选自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甲组34例,男18/女16,年龄60-76(68.56±2.14)岁。乙组34例,男19/女15,年龄61-76(68.62±2.13)岁。上述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
1.2方法
甲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评估患者生活方式、病史、临床表现、血糖检查结果及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并且注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若条件允许,餐前、餐后测定血糖,并每周测1次体重。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应对糖尿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能按照宣教知识配合治疗及护理,实现自我照顾。
乙组在此基础上,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强化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而产生的焦虑,及时向患者全面讲解糖尿病知识,并对可能造成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更好的控制血糖,从而缓解焦虑。同时,针对老年患者,先做好“疾病可控而不可根治” 的说明,并举办同伴教育,通过病友的现身说法,告知老年患者该疾病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借助沟通和引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无解,改变患者的错误做法,帮助老年患者建立控制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消极情绪。
1.3观察指标
(1)焦虑评分变化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得分50分为临界,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表示重度焦虑。
(2)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共4个维度,总分80-400分,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3讨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内分泌疾病,老年患者常表现为消瘦、多食、多饮、多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3]。因此,通过施以心理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开展心理调节,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心理、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首选从知识宣教开始,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尤其是老年患者对长期持续的疾病往往过度担心,而糖尿病又无法根治,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除了健康宣教的知识普及,还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利用病友现身说法,告知老年患者该病的可控性,提升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遵医依从性,积极面对糖尿病的长期治疗,消除疾病带来的焦虑。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而乙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更低,证实了心理干预对焦虑状态的调节作用。在护理过程中,乙组的心理干预还帮助患者树立了积极的心态,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也因此而降低了糖尿病发生对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优于甲组,证实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间接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郭体宇.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情绪自我管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798-280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38(4):292-344.
[3]魏敏.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3):5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