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惠兰 董博
[导读] 针对“4+4”现代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从产教融合入手
        张惠兰    董博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会计系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
        摘要:针对“4+4”现代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从产教融合入手,加强人才培养。本文主要分析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六个思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自2017年底提出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后,石家庄市针对“4+4”现代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在积极培育和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同时,不断优化市属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由此,加快推进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工作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
        一、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利益融合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础。新时代,要办好职业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和企业的力量,政府和行业也不能置身事外,也应发挥其职能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沟通桥梁等作用。
        政府部门不仅可在政策上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支持,而且可以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平台,如搭建产教融合供需平台,将有意向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和企业信息审核后放在平台上,起到中介桥梁作用。
        作为政府、企业之间中介的行业协会,不仅是企业的代言人,也是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的沟通者。作为行业内各家企业的利益代表,行业协会除了把利益诉求和权力主张传递到政府决策中,还可以作为校企合作的沟通桥梁,为企业和学校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高职院校要以满足校企两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为宗旨,共享共赢为特征开展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工作。如,借力我省建立的职教集团、理事会、董事会等校企合作组织,实现校企双方在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行保障机制、招生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而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带来的各项优惠和支持,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升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校企双方还应在如何实现企业经营的逐利性与学校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平衡;技术技能积累如何在合作中得以实现等问题上下足功夫,使得校企利益融合真正落到实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推进校企制度融合,培养学生职业发展和规则意识
        校企制度融合的重点应放在现代企业制度融入学校制度中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人才培养环境,将产权制度、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现代企业制度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在将现代企业制度融入课程、实践体系中的同时,应更侧重融入到学生管理中去,不仅保障校企合作的运作有序和规范,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职业意识等职场素质。
        三、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能否走的长远的关键所在。将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学校价值观念、学校传统、精神追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融合起来,在校企利益共同体层面形成集体文化,让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浸染,培养学生具有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更快地熟悉职场的情景,为未来做准备。

学生在校期间,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行业大咖讲座、行业优秀工程师讲座、企业人力资源讲座、知名企业参观、企业模拟面试、校友经验分享、特色职业素养拓展活动、期末实训项目大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水平,帮助学生完成学员到职工的身份转变。
        四、推进校企技术融合,实现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校企技术融合是校企合作落在实处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校企技术融合把学校理念层面技术与企业产品层面技术有机结合,根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结合国家教学规范要求和高职的发展特色,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打造适应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进而实现教育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将高校教师的技术成果和企业的技术研发结合起来,一方面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激发各方面的创造力。
        五、推进校企资源融合,奠定校企合作基础
        校企资源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表现,也奠定了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双方拿出各自的优势资源开展合作。突出表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教学和科研机构、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与行业企业前沿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得多方位的实践和学习体验,增加实践技能,而且也可以让企业员工获得完善、先进的继续教育。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思路,紧密结合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逐步构建了层级分明、阶梯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推进校企人员融合,提升师生职业素养
        校企人员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是校企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管理和师资培养层面,学校与企业组成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实施校企人员交叉双向任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导师的教学水平。在校内专业教师方面,一定要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注重教师实战技能培养,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教师队伍。在企业兼职教师方面,重点抓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相互促进,共同创新教学模式,及时完善和更新、掌握行业内的前沿技术、把握行业及专业发展趋势。学校方面,要出台、实施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改革方案,组建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结构优化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善于开拓创新、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校企双方共同推动对学生教育的融合。
        
        本论文是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我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20106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2017,12-05;
        [2]廖忠智、葛滨、张欢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3]王琦,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
        
        作者简介;张惠兰(1978.10-),女,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教育;
        董博(1980.09-),女,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动漫、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